1979年召开的第二十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确立了每年的10月16日为“世界粮食日”,旨在唤起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家不可一日无米,国不可一日无粮,作为人口大国,粮食事关国运民安,守好中国“粮仓”,就是守好14亿多中国人民的“饭碗”。
增强“饱不忘饥”的忧患意识,筑牢粮食安全“防护墙”。“仓廪实则天下安”,从1949年人均粮食占有量仅有418斤,远低于联合国提出的粮食安全标准800斤的底线,到如今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我们实现了从“吃不饱”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尤其是今年全国夏粮增产72.5亿斤达2995.6亿斤,再创历史新高,更是对“谁来养活中国”这个问题最铿锵有力的回答。丰收来之不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严峻复杂的国际背景下,要增强“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牢记“丰年不忘欠年苦”的古训,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坚决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全力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建立起多层次的粮食储备体系,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将粮食安全紧紧抓在自己手中。
树立“以粮为先”的鲜明导向,拧紧粮食生产“动力条”。中国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在数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农业生产的自足性始终被视为治国安邦的重要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饭碗要一起端、责任要一起扛。此乃国之大者!”这既是谆谆嘱托,也是对我们践行“吃饭是最大的民生”的重要指引。各地要不断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耕地红线,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实施“补充耕地”“耕地提质改造”等行动,实现耕地数量不缩减、耕地质量有改善。要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出台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一揽子政策,研究制定一系列强农惠农措施,加大“到户补贴”“生产补助”等农业扶持和农资补贴力度,调动粮食生产积极性、主动性,组织带动广大农民投入粮食生产,保住“米袋子”,真正实现“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强化“藏粮于技”的战略思维,装满粮食丰收“智慧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多年来,我国“藏粮于技”的底气越来越足——种业振兴取得显著成效,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人工合成粮食领域实现新突破,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迈入世界第一方阵,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浇筑了坚实的壁垒。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改变“靠天吃饭”的传统农业方式,让农业专家等力量下沉到田间地头,持续推广先进农业种植技术,为粮食生产注入“技术动能”。着力提升农业生产机械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强化“数智赋能”,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持续推进生产数据分析、生产过程监管、卫星遥感应用等智慧农业发展,向万亩良田要产出产量,让良田变“粮田”,让“大国粮仓”装满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粮”。
,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委组织部田香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22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