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坚持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做到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铭记改革初心,勇扛使命重担,扎根改革前沿,奏响深改“三部曲”,谱写为民“新乐章”。
坚持“问需于民”,聚焦“群众期盼”,拨响“改革为了人民”的定向弦音,奏响“民有呼、改有应”的初心乐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治国有常,利民为本。”纵观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党中央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守为民谋幸福的初心,破除沉疴,突破藩篱,使改革目标、原则、举措与“人民关切”同频共振。人民声声有所呼,改革处处有所应。“人民”二字,重若千钧,改革,背后饱含深厚的人民情怀,一端连着“政”,一端系着“民”。广大党员干部要访民情、听民声,主动走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掌握群众在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等方面的急难愁盼,找准改革发力点,增强改革精准性,让人民心声成为改革所向,提升改革方案含金量;要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聚焦发展所需、基层所盼,顺应民心、致力民生,从人民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化“问题清单”为“改革清单”,改其所需,革其所困,用实际行动奏响“民有呼、改有应”的初心乐章。
坚持“问计于民”,尊崇“群众智慧”,拨紧“改革依靠人民”的团结心弦,奏响“凝民心、纳民智”的同心旋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深化,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领域和环节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实践。”“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到乡镇企业的强势崛起,再到非公有制经济的迅猛发展,皆源于亿万人民的群策群力,推动着改革不断前行,铸就了改革之路的辉煌。上下同心启新局,击鼓催征又出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社会滚滚向前的决定力量。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改革任务愈繁重,愈需依靠人民,将人民智慧融入改革之中,让改革动力澎湃不息。要凝聚民心,站稳群众立场,走实群众路线,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网络问政等有效形式,紧紧依靠人民,凝聚奋进共识;要广纳民智,主动拜人民为师,虚心向人民求教,问计于民,集思广益,形成强大力量,共同参与,共同谋划新的发展篇章。
坚持“问效于民”,对标“群众满意”,拨牢“改革造福人民”的行动主弦,奏响“务实干、破荆棘”的恒心交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褒奖。”无论推进什么领域的改革,无论改革推进到哪个阶段,都要始终将人民群众作为评价改革的主体,把群众满意度作为重要指标,对工作进行全面评估,把“人民群众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以实干担当精神,持之以恒,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广大党员干部要务实笃行,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作为改革征途上的落脚点,对于群众反映的问题,既要及时解决,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又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将一项项“改革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践行对人民的承诺;要披荆斩棘,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不畏惧困难、不回避矛盾,不推卸责任,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敢于担当、勇攀高峰。
,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人大常委会法制和预算工委主任周东凌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21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