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王小谟:循“光”聚“力”续写青春答卷

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13日签署主席令,授予王永志、王振义、李振声等15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其中王小谟被追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王小谟是我国著名雷达专家、预警机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终其一生为祖国国防事业打造“千里眼”,坚守一生为国家“站岗放哨”。广大青年干部当循“楷模荣光”, 凝聚“奋进之力”,在新时代新征程续写不负党和人民的青春答卷。

循“愿得此身长报国”的赤子荣光,聚“许国不复为身谋”的信仰之力,在“与党同心、矢志不渝”中续写“忠诚答卷”。王小谟说:“中国梦,往大了说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在我这里,就是要把中国的预警机做到最好,做到卓越。”从20世纪60年代,面对我国电子工业水平整体不高,迫切需要研制出自己的雷达装备部队的严峻形势,到200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上,中国预警机第一次在世界面前公开亮相,再到临终前,他刚刚化疗结束,就直奔会场阐述预警机总体关键技术……50余年如一日的坚守,他始终践行“一定要做出世界一流的雷达,为国争光”的赤子初心。广大青年干部要以王小谟院士为榜样,始终把个人的“小我”融入民族复兴的“大我”,不断坚定信念信心、筑牢信仰根基、补足“精神之钙”,始终把对党忠诚作为首要政治原则、政治本色、政治品质,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忠诚的赤胆忠心,用实际行动践行好“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

循“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奋斗荣光,聚“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搏之力,在“筚路蓝缕,栉风沐雨”中续写“实干答卷”。住在四面透风的油毡茅棚里,交通不便、食物匮乏……而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1972年,王小谟被任命为总设计师,主持研制首部国产三坐标雷达。经过十余年的大胆创新、潜心研制,历经无数次试验失败的至暗时刻,1984年,我国第一部集成化、数字化、自动化的三坐标雷达在贵州山沟中成功问世!2022年,已经83岁高龄的王小谟依旧奋战在一线,瞄准攻关网络信息体系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广大青年干部要赓续王小谟院士的拼搏精神,勇于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埋头苦干、担当作为,争做新时代“负重前行的人”。多到改革发展最前沿“摸爬滚打”,敢“过险滩”“涉深水”,敢接“烫手的山芋”、敢当“热锅上的蚂蚁”、敢啃“最硬的骨头”,用青年干部的“负重前行”换国家事业发展的“行稳致远”。

循“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荣光,聚“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之力,在“荧烛末光,增辉日月”中续写“为民答卷”。2013年,王小谟从500万元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中拿出450万元,又多方筹集2000万元,设立了雷达创新奖励基金,用于奖励在雷达和预警探测技术领域作出贡献的年轻人。并牵头编写的《雷达技术丛书》,影响了几代雷达人的成长。“甘为人梯、奖掖后学”,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一批年轻人陆续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领军人才,为我国预警机事业积蓄了发展后劲。面对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广大青年干部要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浸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土气”,常走“乡间路”、常敲“百姓门”,与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零距离”沟通,真正把情况摸得清、问题找得准,以“念兹在兹、枝叶关情”的奉献姿态和“落地生花、可及可感”的为民举措赢得群众的“鲜花掌声”。

,云南省普洱市纪委监委周廉钦龚静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21116.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10 月 2 日 下午5:44
下一篇 2024 年 10 月 2 日 下午7:12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