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华夏飞天梦,廿载嫦娥揽月回。从嫦娥一号到嫦娥六号,中国探月工程连战连捷,不断迈向更加广阔的“星辰大海”。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探月精神,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树立远大理想,勇攀时代高峰,以坚定的志气、骨气、底气朝着既定目标奋勇逐“月”,以身入局书写新时代新征程的青春篇章。
秉持“面壁十年图破壁”的志气,涵养“不止步于现状”的心态,奋勇追逐“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求知之月。古人仰天怀月,绑有“火箭”之椅欲飞天探月,探月之梦一直萦绕在中华儿女心中。如今中国的“嫦娥”奔月、“玉兔”巡月,与古人对月的美好遐想“隔空对话”,记录着上千年的“飞天梦”得以圆满。有人说,探月工程的命名是中国人才懂的浪漫,这份“中国式浪漫”的背后更在于我们对月不曾止息的探求,承载着代代际际间的价值认同与精神传承,体现了国家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些成果的实现,离不开科研人员的初心如磐、孜孜以求,凭借着不甘于人后的志气,破解出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推动中国探月工程不断向前发展。广大党员干部要永葆追求进步的求知心态,坚持在岗位上辛勤探索、奋力开拓,像“海绵吸水”般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持续补足能力上的短板,不断增强应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的能力,在人生不同时期练就过硬的“真本领”,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一代的新成就、新荣光。
秉持“追风赶月莫停留”的骨气,保持“不屈服于困难”的姿态,奋勇追逐“不日新者必日退”的创新之月。从“嫦娥”揽月到“天问”探火,再到“羲和”逐日,中国航天人步履不停,不断将脚步迈向更深更远的天空。回望航天事业的发展史,中国航天之所以能不断刷新追梦筑梦的“高度”,就在于勇于追求创新,中国航天工作者以“闯关夺隘”的顽强骨气,在基础薄弱、经验不足、设施落后等艰难条件下,直面重重挑战、埋头苦干,攻克了一系列“从0到1”的难题,不断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持续突破,把“谋划创新、推动创新、落实创新”的实际行动书写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篇章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的理念,在准确“把握时代大势、聆听人民心声”的基础上,大胆闯、大胆试,善用新思路、新技术去解决民生难题、改善群众体验,因地制宜发展好新质生产力,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其他各方面创新,使中国式现代化始终“生机勃勃”。
秉持“事虽难做则必成”的底气,坚守“不松劲于未来”的状态,奋勇追逐“雏凤清于老凤声”的榜样之月。“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无论是参与制定中国载人航天发展蓝图的航天技术专家王永志,还是主持神州号飞船项目的总设计师戚发韧,还是三巡太空的航天员聂海胜……都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榜样。正是因为有他们在“飞天逐梦”的背后无私奉献、默默建功,在“祖国需要就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的坚定信念中砥砺前行,在挑战中不断克服困难,在重压下持续实现突破,才将中国航天事业开拓到新的境界,他们这种“一定能,一定行”的自立自强的底气尤为值得学习。广大党员干部要跑好这场传承榜样力量的“接力赛”,从榜样事迹中汲取精神养分、化为实际行动,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定信心,铸就“办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的自立自信,发扬实干担当的精气神,增强“干一件成一件”的改革韧性,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都坚定不移的朝着奋斗目标勇毅前行,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劲头,为唱响中国式现代化“主旋律”挺膺奋进担当。,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20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