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学校激发振兴活力

去年以来,为破解新形势下农村中青年人口大量流失导致的农村党员发展难、后备人才培养难、实用人才培育难“三难”问题,吉林省辽源市坚持创新思路、务实举措,着眼打造农村实用人才选育管用一体化的“聚合平台”,依托各乡镇青年农民业余党校,创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学校,实现“两校合一”,为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聚焦统一性,下好资源整合“先手棋”。围绕“人”这个关键要素来做文章,紧盯农村党员、后备人才、实用人才三支队伍,坚持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三位一体”,充分集约整合各方资源,打造统一培育平台。一是充分整合政策资源。市县(区)两级组建工作专班,归集市县乡三级党校、农广校、家庭农场等政策措施,撬动市县两级高素质农民培训、留存党费等资金350余万元,统一打捆通过30所学校集中投放,实现农村各类培训资源有效整合、集约使用。二是充分整合教师资源。采取“四个一批”方式,从省级党校、涉农机构、高等院校专家学者中特邀一批,从市县党校、农广校、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中兼职一批,从农业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先进模范人物等群体中邀请一批,从市县乡三级涉农部门负责人等群体中选派一批,组建168人师资库,形成多领域多层次师资队伍。开展培训时,由市级工作专班统一统筹课程安排、实行交叉配课,有力保证了培训质量。三是充分整合阵地资源。坚持不另起炉灶、不增加基层负担,按照“规范节俭、功能整合”原则,利用乡镇青年农民业余党校现有场所,以有设备、有标识等“二十有”标准进一步规范软硬件设施、完善教学功能,为学校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聚焦科学性,校准功能定位“定盘星”。打破就培训抓培训思维桎梏,坚持政治立校、科学办校、质量兴校、创新强校、依法治校不动摇,努力将其打造成乡村人才振兴的关键平台。一是着力打造党性锻炼的学校。把握“学校姓党”根本属性,党性教育课占全部课程的30%,同步设立党支部,开展党的活动,培养发展党员,有476名学员递交入党申请书、95名被确定为拟发展对象,接收预备党员68名,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蓄足了“源头活水”。二是着力打造素质提升的学校。将学校建设与培育高素质农民紧密融合、一体推进,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提升为主线,加强与吉林农大等高等院校合作,推动433名学历层次较低的优秀学员开展学历教育,为农村实用人才“蓄能充电”。三是着力打造人才培养的学校。结合实施人才服务发展“双百千万工程”,将学员培养与“万名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计划”有机结合,构建挖掘发现、遴选认定、政策扶持有机结合的全链条培育机制,24名学员申请评定初中高级农民职称,155名优秀学员被吸纳为村级组织后备人才,44名进入村“两委”班子,6名走上村党组织书记的工作岗位。四是着力打造产业培育的学校。依托学校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项目,着力将其打造成乡村产业振兴的“孵化器”,推动金融服务、财政支持等政策向学员倾斜,定期开展政策解读宣讲,61名学员尝试发展水产养殖、蓝莓种植和畜禽养殖等项目,收益最高的达42万元。

聚焦针对性,打好精准培训“组合拳”。坚持科学精准、务实管用,创新教学内容、方式和载体,让学员坐得住、听得进、用得上。一是创新组织方式。划分主体班次、专题班次,将优秀青年、村级组织后备人才等重点群体纳入主体班次,以两年为周期,每月开展2次集中培训;对于参训时间有限、技术培训需求较高的人群,采取小规模、短平快的专题班方式,集中一周或若干天进行集中培训,最大限度满足学员多样性、差异化需求。二是创新课程内容。坚持不搞“一锅煮”“大呼隆”,通过座谈访谈、电话沟通等方式深入开展需求调查,系统设置政治课、理论课、专业课、技能课、法治课、纪律课、实践课等“7门课程”,开设农村法律法规、作物生产技术等7个大类专业,同时举办家政、面点、电焊、汽修、草编等短期专题班,真正让学员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三是创新教学方式。坚持理论和实践、线上和线下、域内和域外相结合,精选156名干劲足、有发展潜质的学员,到55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所在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跟班学习锻炼,提升实战能力;依托“吉农云”网络培训平台开办好“云课堂”,推送网络课程,保证农忙不停学;打造可视农业等23个域内域外现场教学点,分批次组织学员赴域外实战观摩、开拓视野。

聚焦规范性,筑牢从严治校“压舱石”。把严的标尺立起来,着力构建教育教学、日常管理、考核评价、结果运用的管理闭环链条。一是完善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县(区)委组织部长为总校长、乡镇党委书记为校长、乡镇党委副书记为副校长、乡镇组织委员为班主任、县(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和党办主任为管理员的“五级教育教学体系”,重要事项共同研究、及时解决,推动学校健康发展、培训任务高效落实。二是完善学员管理体系。坚持把牢源头关,采取自主报名和组织遴选相结合的方式,挖掘1935名45周岁以下、有一技之长、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农民作为培训对象,同步由县(区)党委组织部会同纪委监委、公安、司法等部门开展资格联审联查,从源头上保证学员素质和质量。完善县(区)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选派教学监督员制度,建立学员行为守则、日常考勤、学业评价、纪律作风等各项管理制度,一人一档建立学籍档案,规范工作运行,保证常态化、制度化推进。三是完善评价激励体系。实施培训质量考核评估,建立培训效果后评估、年终学员考学述学等系列制度,结合学员日常参训、综合表现,每年按照5%比例开展优秀学员评选工作,在推荐“两代表一委员”、各类表彰评选、新型农民职称评聘等工作中,对优秀学员优先考虑;同步实施“名师工程”,按年度开展“名师”评选活动,被授予“名师”荣誉的教师在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一定倾斜,有效激发了学员和教师积极性。

,吉林省辽源市委组织部任强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20794.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9 月 29 日 上午2:14
下一篇 2024 年 9 月 29 日 上午2:43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