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要会议以及考察调研中反复强调“钉钉子精神”。《之江新语》中的短篇《抓落实如敲钉子》形象地将“钉不到点上”,比作“撒胡椒面”、浅尝辄止、朝三暮四;用“敲钉子也不能光凭着一股蛮力,逢墙乱钉”,来讲述“抓落实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再以“只钉一两下”或“钉个三四下”,阐明“要一抓到底,常抓不懈”的道理。广大党员干部要深刻领悟“钉钉子精神”的要义,以“党建引领”握锤、“调查研究”起锤、“常抓不懈”落锤,一锤接着一锤敲,将“钉子”钉准、钉实、钉稳,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谱写华丽篇章。
以“党建引领”握锤,找准定位,抓住重点,将“钉子”钉“准”。万山磅礴,必有主峰;船重千钧,掌舵一人。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需要以“点”带“面”,只有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大力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才能将力量凝聚到“点”上,精准发力。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广大党员干部要深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切实增强拥护“两个确立”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做到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钉子不能钉歪,落实不能抓偏。党员干部要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重要法宝,深度掌握贯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明确目标任务,把握工作重点,确保狠抓落实不跑偏、不走样、不变形,把“钉子”真正钉到为民“点”上。
以“调查研究”起锤,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将“钉子”钉“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找准群众所急所盼就好比钉钉子,不能光凭蛮力、逢墙乱钉。广大党员干部要善用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学懂弄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方法论的重要论述,将“深、实、细、准、效”五字诀贯穿在调研始终,坚持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找到“扎根”在群众心里的“老大难”问题,获得“原汁原味、原原本本”的群众诉求。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党员干部要放下手机、戴上“草帽”,两脚沾泥、全身冒汗,在乡间田野、埂沟畦垄找到群众的“心头事”,常睡“农家炕”、常吃“农家菜”、常与群众“拉家常”,不搞“盆景式调研”“走马观花式调研”,以务实的态度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事钉到“实”际可见的人民“幸福榜单”上。
以“常抓不懈”落锤,久久为功,一以贯之,将“钉子”钉“稳”。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接着一锤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秉持“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稳扎稳打,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恒心落“锤”有声。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党员干部要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不吹“一阵风”、不下“一阵雨”,杜绝只重“上”不抓“下”的烂尾工程,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一锤接着一锤敲,锤锤敲在点子上,抓铁有痕、踏石留印、久久为功,一张蓝图干到底,将“钉子”钉得“稳稳的”,让人民的幸福感“满满的”。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十八里镇马营村选调生王振声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20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