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组部、农业农村部为帮助到村任职选调生开阔思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举办到村任职选调生能力建设专题培训班。为此,安徽省组织到村任职选调生前往凤阳县小岗村,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国情调研方法等内容,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培训。46年前,18位小岗农民以“托孤”的方式,毅然决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红手印”,实施了农业“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序幕。在这里,我和全省各地的选调生同上“一堂课”,听“大包干”带头人亲述大包干的发展经历,与小岗村面对面交流“问答”,让我更加了解小岗、热爱小岗。
问:小李同学,40年前,小岗村村民为了治穷,第一次摁下“包产到户”的生死契约,而后又为挽留一位改革路上的带头人三次摁下“红手印”,让这片厚重的土地迸发出一个时代的传奇,在当你看到这一颗颗鲜红的“红手印”时,你有什么感受?
答:在小岗村,我跟随讲解员踏足了那片见证历史的“红色土地”,当年18户村民的红手印赫然在目,也就是这个“红手印”,才得以让小岗村实现“一夜跨过温饱线”,催生出家喻户晓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和我们说,“要做老实人、干老实事、说老实话,不能搞浮夸,搞虚的。”从摁下“包产到户”的生死契约,到中央出台的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一号文件”出台,正式明确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靠的是他们的舍我其谁、踏实苦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两年前,我从熟门熟路的“金寨”到人生地疏的“潜山”,有心酸、有困惑、有喜悦、有收获,也实现了从一无所知的“小学生”向游刃有余的“专业生”的转变。“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适时的“培训充能”,只为下一次更好地出发,在小岗的时光虽短,但让我见识了不一样的农村、学到了不得而知的知识,下一步,我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旺盛的干劲,从小事小节做起,从一点一滴干起,用汗水换取群众笑颜,用奋斗擦亮人生底色,用奉献书写人生华章,以“百分之一百二”的付出换取群众“百分之百”的满意,始终做党和人民的“勤务员”。
问:小李同学,你可知道以前的友谊大道东边有近一公里的泥巴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而如今的“友谊大道”干干净净、欣欣向荣,街旁的商铺整整齐齐,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但你知道这变化付出了多少心血吗?
答:漫步在小岗村的“友谊大道”,两边的房屋整整齐齐,宽阔的马路,灿烂的笑容,坐落在大道两旁的“当年农家”和“大包干纪念馆”,既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也是新时代农村高质量发展的“见证”。今日的辉煌来源于过去的奋斗,之前的友谊大道东边有近一公里的泥巴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是沈浩书记跑上跑下找支持,争取帮扶资金,顺利地完成了这一道路延伸工程。“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说道,“要发扬好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其实我们当时搞大包干是违背了当时的政策,秘密进行的。”也就是这一项“秘密行动”,造就了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小岗。刚到村时,看到村里的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遍地是问题、处处是矛盾,心里一直在“打鼓”,不知从何下手,但我明白只有“沉下去”“待得住”,才能“走得顺”“驻得好”。于是,我打起精神、奋楫争先,利用空闲时间学习理论知识,提升业务水平;走向田间地头,与农民伯伯深入交流,学习农业知识;跨进农家小院,了解群众的所需所求,逐步融入薛家岗。作为驻村选调生,不能“身入”不“深入”,要做到“人到”“心到”“行到”,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时不我待的责任感投身基层一线工作,用实际行动建设乡村、改变乡村,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成就感、幸福感。
问:小李同学,在40多年的农村改革发展实践中,当年“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经过不断丰富,逐渐沉淀和凝练为“敢于创造、敢于担当、敢于奋斗”的“小岗精神”,作为新时代选调生的一员,你认为如何弘扬好、落实好“小岗精神”?
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在40年农村改革发展实践中,当年“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不断丰富,凝聚为“敢于创造、敢于担当、敢于奋斗”的“小岗精神”。走进“大包干”纪念馆,可以清晰地看到“大包干”从酝酿到发生再到发展的全过程,难免肃然起敬、心生敬意;走进“当年农家”院落,生动再现了摁下18颗“红手印”的场景,仿佛就在昨天一样;走进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最让我难以忘怀的就是三次“红手印”,这是小岗对沈浩同志的肯定和认可,更体现出沈浩同志的担当作为。“大包干”带头人严立春说,“我们当时搞‘大包干’,目的是自己约束自己,包干到人,责任到人。”担当作为是新时代选调生必须具备的品质,只有在工作中勇挑重担、敢于承担,善于发挥自身能力、破解难题,才能够更好地服务群众,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群众有需要,我们就要上,小到鸡毛蒜皮小事的调解,大到国家政策方针的落实,要用实际行动践行“枫桥经验”,把矛盾化解在源头,把风险消除在萌芽,多深入实地、深入现场,开展“针对性”调查研究,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以担当之“笔”,绘就国泰民安之“景”。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委组织部李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20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