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杨士莪:循“光”踏“步”奋进复兴征程

近日,中宣部追授杨士莪同志“时代楷模”称号,褒扬他是“爱党报国、倾听海洋声音的杰出科学家”,号召全社会向他学习。作为我国水声工程学科奠基人和水声科技事业开拓者之一,杨士莪同志为我国水声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杨士莪同志为榜样,循着“楷模荣光”,走好走稳走实新时代的忠诚之路、拼搏之路、为民之路,以更饱满的精神、更振奋的斗志、更坚定的行动,推动复兴中华巨轮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循“愿以此身长报国”的赤子荣光,踏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信念步伐”,在“与党同心,矢志不渝”中走好“忠诚之路”。1931年出生的杨士莪,童年正逢战乱,在流离辗转的生活中,逐渐在心底埋下了科研报国的种子。从大学到国外研究所进修,杨士莪始终没有忘记国家需要。他深刻认识到,在国防技术的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必须自力更生。凭借着许党报国的坚定理想信念,他全力投身水声科学研究,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实现了重大创新突破,完成了由我国科学家首次独立指挥和实施的大型深海水声综合考察任务,倾其一生,终于让中国的“耳朵”听懂了大海的召唤。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根之所在、魂之所系,是精神本源、成事之基。广大党员干部要向杨士莪院士看齐,始终站稳政治立场、坚守政治信仰、把牢政治方向,怀揣远大理想抱负,以最坚定的信念将个人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之中。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在急难险重关头能够迎难而上,在风险挑战面前主动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践行好“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在新征程上铸就新的历史伟业。

循“踏平坎坷成大道”的攻坚荣光,踏响“人生万事须自为”的“实干步伐”,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中走稳“拼搏之路”。夕阳虽落苍山后,犹映晚霞满天红。即使年逾八十,杨士莪院士依然奋战在一线出海,参与各项海试任务。他笑称自己是“海龙王的朋友”。在我国水声科研领域,杨士莪总是走在前列,他最早提出水声定位方法,为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奠定基础;主持设计并建造我国首个针对声学研究的“重力式低噪声水洞”;在制定我国水声发展规划、确定水声学科研究方向、指导重大水声科研和工程项目中,始终发挥重要作用,用毕生心血为中国水声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广大党员干部要汲取杨士莪“有任何困难都得克服,该坚持时就要咬紧牙关迎难而上”的精神力量,秉“功成不必在我”之心,履“功成必定有我”之行,主动到乡村振兴主战场、急难险重最前沿、改革一线深水区躬身实践,在挑战和挫折中不断磨砺品质、增长才干。以“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的韧劲久久为功、不懈奋斗,脚踏实地谋事担事干事,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新业绩。

循“洒去犹能化碧涛”的奉献荣光,踏响“但愿苍生俱饱暖”的“初心步伐”,在“利民之事,丝发必兴”中走实“为民之路”。“只要是国家、社会需要的,就是值得干的。”2022年9月,91岁高龄的杨士莪院士为“00后”新生上课的视频刷屏朋友圈,从教70年来,他总是站着给学生讲课,也因此被称为“一站到底的院士”。他始终坚守三尺讲台,扎根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耕耘在水声工程领域,几十年如一日,培养了一批能够挑大梁、担重任的科技人才,把一生都奉献给海洋强国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树高千尺不忘根,水流万里总思源”的为民初心,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根植人民、不断造福人民。深度聚焦教育、医疗、养老、就业、住房保障等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竭尽全力保障民生服务、纾解民忧民虑,在“顺应民心、改善民生、赢得民赞”中答好“人民至上”的时代考卷。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委组织部林思慧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20152.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4小时前
下一篇 3小时前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