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周年记:“返乡青年”的“成长修炼手册”

贵州省赤水市复兴镇凉江村驻村选调生 肖晓宇近年来,从城市向乡村反向考公、反向就业等“反向生活”成为不少大学毕业生的未来新选择。不少青年主动“返乡筑巢”,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施展拳脚”。反向生活,返乡生活。作为“反向生活”的年轻人之一,回想起“返乡生活”的点点滴滴,一年来,我站在黔北大地看“山乡巨变”,在乡村生活中碰撞出“青春交响”,在一路繁花的日子里书写着“返乡青年”的“成长修炼手册”,更向“黔”进。

山海自有归期,从“追风少年”到“家乡青年”。

“这个小伙老家是我们长江村的,一晃眼都参加工作了”“算起来,你还要叫我一声伯伯呢”……一年前,怀揣着“身边即热土,何须去远方”的信念,我以选调生的身份回到了家乡,这既是我从小长大的乡镇,也是祖辈安居、父母成家的故里。一年来,我辗转于低保核查、安全排查、禁毒宣传、经济普查等多项工作,从熟悉业务到走进农户,从下村调研到翻土打窝……不断在实践中和乡亲群众们“厚着脸皮”打交道,“自来熟式”聊家常,也真正在身体力行中切身体会到“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的深深含义。我想,也一定有许多青年和我一样,从“北上广深”的“追风少年”成为了投入西部建设“家乡青年”。作为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吾辈青年既要内外兼修,也要迅速成长。只有凡事“青力青为”,多读“无字之书”,才能意会基层工作的真答案、真方法,才能在家乡安稳扎下根来。

人生应如逆旅,从“大学书生”到“基层门生”。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经历数十年的学习成长,我们在《增广贤文》中学习到“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人生哲理。一年来,我在实践中一直思考着如何从“笔杆子”转变为“泥杆子”,如何深入开展好调查研究、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等实际问题。一年来,从“林下经济”变“林下黄金”,从“集体经济”变“村企合作”,从“农家民宿”变“研学旅游”……跟着支书们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学,我从中收获颇丰、受益匪浅。但我深知,从“大学书生”转变为“基层门生”,最终“学成出师”要走的路还很长。如今,第二批主题教育已全面启动,作为青年干部的我们应深入领悟“千万工程”中的经验方法,多走进基层了解乡村发展现状和资源禀赋,既解决好乡村发展问题,又解决好乡村就业问题,不断在听取群众需求中“拜师学艺”,在了解乡村需要中“析毫剖厘”,在为乡村振兴谋路子、出点子和想法子中主动创新、主动作为,在乡愁中建设新农村。

轻舟能渡万山,从“初出茅庐”到“崭露头角”。

“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七年知青岁月的回顾总结。工作一年来,从刚走村入户调研时还需备好“聊天话术”清单到如今随时电话访谈时的落落大方,话里行间少了“生涩味”,多了“乡土气”。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马厩里养不出千里马。从“初出茅庐”到“崭露头角”,记忆犹新的是老实淳朴的村民在喝了酒时委屈地向村支书反映家中困难时的情景,难以忘记的是下村走访解决群众问题、爬山穿林收集群众困难时手臂在烈日炎炎中产生的“肤色分界线”。我想,正是在基层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汲取“成长养分”,才能不断从稚嫩浮躁变得沉稳老练。一年过去,随着镇上的岗位适应期结束,心怀期待、踌躇满志的我开启了“驻村”生活的新体验,如何在家乡的广袤天地中将个人价值与群众实际需要相结合,还需在学习实践、入户调研中“摸着石头过”,只有继续保持“本领恐慌”意识,敏感于自己的不足、短板和弱项,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才能练就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真本领、真功夫。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1756.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6 月 30 日 下午3:35
下一篇 2024 年 6 月 30 日 下午3:37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