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章村镇人民政府 王钰鑫离开大学校园,跨入基层工作,成为基层干部,我开启了人生的新的路程,有新奇、有未知、有坚持,更有怀揣梦想的清澈和纯粹。有人说,一旦踏入基层,人就会变得很“土”,因为经常穿梭在田间地头、走村入院,衣着不再时髦;因为每天要和群众打交道、解疑问,说话更接地气;因为不论风吹雨淋、日晒天寒都坚守一线,皮肤变得粗糙……这样来看,基层干部确实很“土”,他们衣着朴素、头戴草帽、皮肤黝黑,不辞辛苦战斗在基层的战线上,以点滴行动默默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心系百姓的情怀切实解决一件件急难愁盼,温暖一颗颗群众的心。这样的“土味”,我甘之如饴,它是我的“时尚”,更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向。
“土话”不“土”很动听,“声”入人心才“地道”。“土话”通俗易懂,是打开群众心灵的“钥匙”。在学校读书的时间里,同学们来自五湖四海,大家也都一直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我也习惯于说普通话。但来到湖州市安吉县章村镇后,我发现普通话不灵了,特别是在一次走村入户活动中,给村民讲解安全防范知识,我说着普通话,村民讲着当地方言,在交流中即使我竖起耳朵仔细听也没明白说的是什么,宣传效果很不理想。经此一事后,我意识到“连同村民正常沟通都困难,又怎么做得好工作呢?”于是,我暗自下定决心,要听懂村民方言,与乡亲们“搭上话”。在今后的日子里,一有空我就走乡串户,走进田间地头,与采茶的阿姨聊天、听播种的叔叔讲故事、和带孩子的奶奶拉家常……就这样一天天,我逐渐听得懂当地“土话”了,也能用“土话”和村民拉家常、话长短,沟通无障碍,也慢慢让我成为村民们心窝里熟络认可的一分子。
“土路”不“土”很踏实,接好“地气”才“硬气”。树木“接地气”,则枝繁叶茂;花草“接地气”,则争相吐艳。深入基层、脚踩泥土,既是基层干部的职责,也是群众的期待。“小王,走,咱们下村去。”至今我仍清晰地记得,到镇上的第一天,同事就叫我跟他一起去开展生态红线规划调整测定,时间紧、任务重,我们每天起早贪黑、跋山涉水,一次次测绘评估、送评估报告,对测量中遇到的问题、村民的反馈“每日一开会、每日一总结”,我们走遍了各个村落,用双脚丈量了全镇8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那段日子,虽然每天身上沾满灰、腿上沾满泥、脚上沾满土,但我在一次次与土地的亲密接触中,深刻认识到基层工作不简单,只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能干好干实。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一步步脚踏实地地前行,历经脱贫攻坚、新冠疫情、防洪抗旱、乡村振兴等多项工作,成长为一名“遇逆境不馁、迎风雨而上,处变不惊”的“多面手”。
“土方”不“土”很有效,“淬炼”本领才“茁壮”。深入基层为民服务,就要把基层当成最好的课堂。宣传政策、调解纠纷、维持稳定、发展产业是基层工作的必修课,既不能生搬硬套,也不可照本宣科,如何才能做好这些工作,这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甘当“小学生”,秉持“空杯心态”、向基层干部学习、向人民群众请教,在诚心“取经”、学习“土方”的过程中,补齐经验不足的短板,找到干好工作的诀窍。基层之路,教会了我把每一次的困难任务都当成锻炼自己的机会,缺什么补什么,干一行精一行,无论是走访入户、志愿服务等“必答题”,还是矛盾化解、抢险救灾等“加试题”,都需要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想点“土”点子、用点“土”法子,发扬“钉钉子”精神,学着啃难啃的骨头,从点滴小事中提升自己,恪尽职守当好,才能在面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时,及时制定解决方案,在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中慢慢得到认可。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1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