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而行 当好“麦田”守望者

近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4名“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和10名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进行公示,李振声院士成为共和国勋章建议人选之一。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甘作“麦田守望者”,鏖战20多年攻克小麦“癌症”,守护中国人饭碗里的中国粮。“以兴趣始,以毅力终。”广大党员干部当学习李振声同志的奋斗精神,汲取笃志、奉献和奋斗力量,在新时代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踔厉奋发、砥砺前行,当好新时代“麦田”里的守望者。

追逐“愿以此身长报国”的信念之光,找准“人生航向”,做理想坚定的“追梦人”。择国之所需,终己之所向。从血气方刚的青年到白发苍苍的老人,李振声将自己的一生交付于小麦的研究。他总是对粮食格外珍惜,从那个饥寒交迫的时代走来,尝尽人间冷暖,刻骨铭心的饿肚子记忆,是李振声走上科研道路的起因。济南街头一则“免费食宿”的招生启事让他走上小麦育种的道路,成为守护中国人饭碗的一座“灯塔”,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告诉世界,中国人可以自己养活自己。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党和国家的事业放在首位,时刻铭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让理想信念成为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要始终保持“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思想自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不拔,以行动验证表态、用实践兑现承诺,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成绩。

追逐“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之光,立稳“担当姿态”,做为民奉献的“勤务员”。1956年,李振声响应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调往陕西杨凌工作,时逢小麦条锈病大流行,导致小麦减产了30%左右,“我看见不少的农民都在地头抱头痛哭,看着金灿灿的麦子成片地倒地,我却束手无策,只愁的夜不能寐”。李振声同志从此扎根大西北,成功培育出抗病、高产的小麦品种“小偃6号”,实现了“让每个农民都有饭吃”的誓愿。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心里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践行“人民至上”的为民情怀,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亲人,用真心实意打动群众、赢得群众。要以“居之不倦,行之以忠”的责任担当,多问群众之所急、所需、所忧、所盼,认真倾听群众的真心话、烦心事,多说贴心话、多做暖心事,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以实际行动诠释为民初心,当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

追逐“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奋进之光,积聚“向上力量”,做奋楫笃行的“开拓者”。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在主流研究聚焦于小麦近缘杂交时,李振声清楚地认识到小麦“家族”没有抗病性特别强的成员,顶着压力研究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历经22年的失败终育成“小偃”系列品种,开创了小麦远缘杂交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先例。但他并未止步,又组织实施“黄淮海战役”“渤海粮仓”等项目建设,为国家粮食安全打牢基础。新的奋斗征程呼唤新的使命担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党员干部要担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经得住磨难、耐得住寂寞、下得了苦功夫,积极投身到改革第一线、攻坚最前沿,把“十年磨一剑”的决心变成“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行动,踏踏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要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劲头,不满足于过往成绩、不停步于爬山半坡、不躺平于今时芳华,以“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及”的使命感、“慢不得”的责任感应对工作中的各项重大考验,全力以赴攻坚克难、披荆斩棘,奔赴中国式现代化的“诗和远方”。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罗庄村选调生陈露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17265.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8 月 20 日
下一篇 2024 年 8 月 20 日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