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潘镜芙:“铸舰”一生向深蓝

安徽省潜山市梅城镇选调生 孙金瑛

10月8日,被誉为“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舰船领域专家潘镜芙,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回首潘镜芙院士的一生,和军舰打了一辈子的交道,成功主持设计了我国两代四型导弹驱逐舰,他总说“看着军舰最终驶向深蓝,是我感到最骄傲的事情”。潘镜芙院士将个人命运和前途同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从少年立志再到终生科研,每一步都深刻践行了将“小我”融入“大我”的高尚情操。新时代青年干部要以潘镜芙院士为标杆,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有机结合起来,接过前辈递来的接力棒,让青春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涵养“一片丹心照汗青”的爱国之情,在“人生志向”中树牢爱国主义“精神丰碑”。在潘镜芙7岁那年,他看着一条行至黄浦江的逃难民船感到疑惑,“怎么都是外国人的船?”父亲告诉他,就是因为我们没有军舰所以日本人可以长驱直入。仅韶年的他在此时就立志想办法造大的军舰。1952年,潘镜芙以优异成绩从浙江大学电机系毕业后,进入华东电工局,在上海电机厂从事汽轮发电机的设计工作。1955年3月,潘镜芙被调往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管理局产品设计分处工作,开始了他为之奋斗一生的船舶设计事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新时代青年干部站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成长在温暖春风里,要时刻铭记正是无数前人的呕心沥血,才换来如今的盛世中国;要时刻提醒把个人理想融入祖国命运,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摆在第一位,以实际行动展现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浓厚的民族情结;要时刻立足自身工作岗位,扎实干好本职工作,继续吹响奋斗号角,坚守爱国情怀,铸强奋斗意志,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奋斗篇章。

昂扬“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强国之志,在“扎根一线”中激活自行研制“源头活水”。在没有可以借鉴的设计经验,缺乏计算机设备、技术资料乃至技术标准的情况下,潘镜芙瞄准国际最先进水平,勇攀高峰、攻坚克难,从线圈缠绕、钢板铺设等基础工作干起,带领团队做了许多开创性工作。“造出中国人自己的军舰”,这个幼年时发下的宏愿让潘镜芙浑身都是干劲。1962年,我国自行研制第一艘护卫舰,潘镜芙顶住压力,将当时通行的直流电制改为更可靠、更经济的交流电制。从此,我国其他各型号舰艇的建造均采用交流电制,延续至今。基层不仅是充满机遇的广阔舞台,更是充满无限挑战的擂台。青年干部应以潘镜芙为标杆,秉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劲头,以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韧劲,在乡村振兴、项目攻坚、产业发展一线下足功夫、用足力气,确保各项工作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不当“清单客”,扛起“肩上责”、当好“主人翁”;沉住心、静下气;不“内卷”、不“躺平”、不“混日子”;饱蘸“躬身实干”的“汗水味”,在基层一线敢拼、敢干,书写新时代不愧于党和人民的画卷。

实践“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报国之行,在“从无到有”中擦亮中国制造“时代标尺”。1954年,我国以每艘相当于17吨黄金的价格向苏联购买了4艘驱逐舰。“驱逐舰,我们中国人自己也能造!” 1966年,潘镜芙以设计领导小组主要成员身份,开始主持设计我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从1968年第一代导弹驱逐舰首制舰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经过近4年的艰苦攻关,首制舰于1971年12月顺利交付海军服役。从此,中国海军第一次拥有了远洋作战能力的水面舰艇,使我国驱逐舰进入导弹时代。这一段艰难又辉煌的发展历程,倾注了潘镜芙院士所有心血,在驱逐舰设计上让国产驱逐舰实现零的突破。千古风流在担当,万里功名须躬行。青年干部要做起而行之的实干家和开拓创新的行动者,敢破敢立,善作善成,用新的理想、新的模式、新的路径来提升工作效率,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凡业绩,促进基层发展。要胸怀全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深入分析世情国情党情,精准把握发展趋势和历史规律,牵住“牛鼻子”、突破“腊子口”,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更好解决基层治理各项难题,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1710.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6 月 30 日 下午12:26
下一篇 2024 年 6 月 30 日 下午12:28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