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要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长效机制。乡村振兴事关民族复兴伟业,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以“决心”建设美丽中国、“铁心”壮大产业发展、“匠心”凝聚文化精魂,在广袤乡村中书写“和美山水诗”“富美叙事诗”“绝美抒情诗”,以“最美诗行”展现全面乡村振兴“锦绣华章”!
以“决心”建设美丽中国,在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深处书写“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的“和美山水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美好的碧水青天不是一人之愿,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广大党员干部要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遵循“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汲取“兼乎万物,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在“绿”上下功夫,以恪守如一的“尊绿信仰”推进和美村居建设,以真抓实干的“护绿举措”落实退耕还林政策,以风雨不改的“绘绿初心”昂扬植树造林新风,让满目苍翠之“绿”成为生态文明“底色”。同时,要立好“环境优则生态美”的“基准线”,签下“军令状”不越环境保护的红线、底线、警戒线半步,让垃圾分类处理、人居环境改善、污染排放治理等环保措施在“千万工程”经验中“落地生花”,让“绿水丰涟漪,青山多绮绣”之美不止现于诗词书卷里,更现于“风和,日丽,山清,水秀,人谐”的美丽中国梦中。
以“铁心”壮大产业发展,在特色致富、科技兴农实处书写“千村焕日新,万物盛如虹”的“富美叙事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共同富裕。”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慢不得,更轻不得。广大党员干部要围绕乡村特色产业想门路、建体系、谋发展,依托当地资源禀赋与自然环境找准“产业特色”、打造“金字招牌”,通过“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发展模式构建“产业链条”,以有机农业营造“新业态”、土特产品拓宽“致富路”、地理标志树立“云口碑”,让特色产业成为致富村民、振兴乡村、活跃经济的“聚宝盆”和“金矿藏”。另一方面要以“科技兴农”赋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产业和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合,让云计算、物联网、智能控制等现代技术在乡村产业里“大展身手”,以“无菌”育苗、“智控”灌溉、“无人机”施肥等高精尖技术助推乡村产业现代化发展,让科技创新在“现代范”十足的乡村产业中迸发“智慧火花”。
以“匠心”凝聚文化精魂,在党建引领、文化传承细处书写“往事越千年,文韵永绵延”的 “绝美抒情诗”。千金难买好风气,万金难求好文化,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不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不竭动能和坚实支撑。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党建+”为引领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在组织建设、理论学习、资源整合等方面下好谋划“先手棋”、用好宣传“新媒介”,抓实、抓好农村党支部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在先锋党员高举“榜样旗帜”、院坝大会推进“移风易俗”、家风建设涵养“文明新风”中把党的理论与文化带入千家万户,以党建“星火”点燃文化兴村“炽魂”。还要把活态的乡土文化传承好,秉持“乡土中国,文脉悠长”的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传统农耕文化“优秀基因”,当好“文脉赓续,吾辈不忘”的文化薪火传承者,扎实推进文物修缮、乡俗考究、村落保护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工程,让非遗文化、传统节庆、民族服饰等乡土记忆在新时代“涅槃”。
,重庆市綦江区三江街道办事处双福村选调生曹智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16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