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仪陇县大寅镇人民政府 蒲镜宇 李兴宇11月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时强调,要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持续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守牢安全底线,健全保障体系,推动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涓滴清流,滋养着神州华夏广袤的沃土良田。江河湖海沿岸,遍布着数不尽的旖旎风光,传诵着道不完的诗词佳话,铸就了我们文明的源泉和生命的摇篮。上善若水,我们应该去了解水、珍惜水、爱护水,保护我们自然生态环境。更要以水为师,学习水的崇高品德,从中涵养敬业奉献的修为、赓续开放包容的基因、砥砺奋进拼搏的意志,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源远流长,泽被万物,涵养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敬业奉献修为。从老子《道德经》有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到郦道元《水经注》所讲“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水无私心,却最能回应世间万物的需要,所抵达之处,养育花木、浇灌田禾、利益世人,始终保持润物无声的温柔,练就“美美与共,和谐共生”的精神品质。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常怀仁爱利他、实干奉献的情怀,践行人民至上、人水和谐的理念,将防洪灌溉工程建设、生态污染治理项目纳入城市景观规划和乡村生态振兴“日程表”,既达到查民风、观民俗、恤民情、解民忧的目的,又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时代生态文明观念深耕于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传承爱护水资源的美德,敬畏自然,尊重生命,像对待至亲挚友一样善待自然,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铸就美好,用诚恳和善良建设我们清洁美丽的共同家园。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赓续水“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的开放包容基因。水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锋,包罗万象而又宽宏大量。无论是宋代狄青“将军额上能跑马”、王安石“宰相肚里能撑船”的千古佳话,还是周恩来总理“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习近平总书记“包容普惠,互利共赢”的谆谆告诫,为人处世当如水般包容的事例层出不穷。水无常形,且能随物赋形,遇圆则圆,遇方则方。山间石缝中淌出的潺潺清泉,也正是在出千峡、纳万川之后,方能汇集成为波涛滚滚的江河,奔向一望无际的海洋。我们学习水,就是要像泉水般清澈纯净、像江水般热血奔涌、像海水般有容乃大,用更加泰然从容的姿态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要时刻拥有清醒的头脑、开放的眼光、平和的心态,紧随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步伐,及时更新知识储备,以包容之内心,丰富现实之所需、探寻世间之至美。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砥砺水“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的奋进拼搏意志。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滴水看似柔韧,但日久天长,也能击穿顽石;江流虽然轻盈,却浩浩荡荡,亦可承载巨舟。不管面对着风平浪静还是惊涛骇浪,无论前方是高山峡谷还是荒原草甸,水都有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向着目标一往无前,绝不回头。进入推进污染防治、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的“攻坚期”,我们要立志当如水,历百折千回,东流至海,锲而不舍;行事当如水,逢万丈深渊,奔腾而下,果断勇毅。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勤于学习理论知识、善于总结实践经验,以“中流击水”的勇气,刻苦磨炼出求实探索的过硬本领,以“勇立潮头”的胆魄,自觉担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在传承中汲取智慧,在创造中实现跨越,借助大江大河的宏伟力量,书写岁岁安澜的历史画卷。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1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