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如何“破圈”“出海”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工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也提出“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当今社会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反全球化”与“逆全球化”两股力量交织博弈,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正在加速重组,将带来国际传播秩序深度调整。当前,中国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让中国故事“破圈出海”比任何时候都更为必要和紧迫。因此,要结合新形势,加快构建多主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精心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深度优化国际传播路径。

构建“多主体、立体化”传播格局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的迫切需要。当前,得益于数字媒体技术迭代跃升,形成了“万物皆媒”的传播体系,但整体上国家媒体平台与地方、民间媒体还是呈现出缺乏协同性、碎片化的传播格局。这就需要树立战略传播意识和系统性思维,以政治话语为国际传播提供重大方针政策的思想价值引领,以学术话语为国际传播话语实践提供更为全面、深刻的学理支撑,以大众话语和网络话语提升话语传播内容的通俗性和贴近性,使得传播内容更容易得到国际受众的共鸣和认同,避免“一拥而上”,打好全媒体矩阵协同配合的“组合拳”。另一方面,优化调整对外传播策略,既要有宏观的顶层架构,又要有微观的细节设计,通过疏通对外传播的各类“毛细血管”,使多元主体能够有效参与对外传播过程中,例如,鼓励各类媒体深耕特色业务,突破媒介形态边界和产业壁垒,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媒体国际传播品牌栏目和精品项目等等,从而构建“多主体、立体化的大外宣格局”,形成一个有机协调的对外传播体系。

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是党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的战略谋划。国际传播不仅仅是国与国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更是国与国之间意识形态的情感结构如何相互碰撞和互相影响的过程。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是让中国向世界传播话语更有效力的关键。要坚持围绕以中国理论、中华文明、中国实践为主线构造国际传播叙事体系。要从中善于捕捉、挖掘发声,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仅向世界传达了合作、共赢的美好梦想,并以实际行动带动海外各国搭上发展“快车道”;共建“一带一路”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等等,以此提升“中国音量”。同时,要注重叙事创新,善于用故事化形式阐释中国文化、中国理论。围绕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创新打造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大众文化产品、创新推出一批经典文学IP,着力面向海外展示“中国话语”的独特魅力。并加强同海外智库等公共外交平台的协作,畅通公共外交的多元渠道,优化审批流程,促进民间文化交流,把握文明交流的关键契机,讲好中国故事,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不断扩大我国的国际“舆论朋友圈”。

优化现有的传播路径是国家提升全球引领力、抓住国际传播秩序重构战略机遇的重要决策。国际传播资源是稀缺资源,国际传播资源投入的整体效果和影响力有赖于传播路径的科学性。其一必须注重精准化传播。在对外传播过程中,“正确传播”和“传播正确”一样重要,在建设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必须“致广大而尽精微”,要灵活运用国际传播规律,要灵活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其二强化对“国际舆论池”实时监测与反馈机制,加强国际传播智能化建设,通过大数据分析和AI技术,提高效果监测和分析研判的科学性和精准度,可以让我国在国际舆论场上抢占先机,也能增强对国际舆论风险的应对能力。要以提质增效为导向优化国际传播考核评估体系,摒弃唯流量、唯数量的粗放式考核方式,将民意调查和认知行为追踪数据等实证检验标准纳入现有的传播效果评价中,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评估体系,全面客观反映国际传播工作的实际效果。

,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县委组织部 胡洋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15402.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8 月 5 日
下一篇 2024 年 8 月 6 日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