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会议指出,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要强化制度建设与执行,统筹为基层减负和赋能”。各级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在把握好 “三对关系”的基础上多点发力,精准施策,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让基层干部将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在抓落实上。
把握“权”与“责”的关系,厘清权责边界,为基层“减”去压力、“增”添动力。权责不清、边界不明,是导致基层负担重,出现“小马拉大车”窘境的重要原因。因此,为基层减负首先就是要明确权责,把“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弄清楚,为杜绝向基层“甩锅”“摊派”下好“先手棋”。一是要加快构建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基层工作体系,把不该由基层承担的职责“收回去”,把该赋予基层的权限“放到位”,确保人按职责干、事按制度办,以清晰的权责体系为基层减负。二是要在明确权责的基础上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减轻基层干部“动辄问责追责”的“担忧”。让基层干部敢于放开手脚,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民生改善、经济建设、乡村振兴等各项工作中来,由身心俱疲忙于应付向主动谋划积极作为转变,切实让“真减负”为实干“真提速”。
把握“痕”与“绩”的关系,规范督查考核,为基层“减”去痕迹、“增”添实绩。当前,督查检查过多过频、考核指标不合理、层层嵌套、多方牵头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在基层存在,让基层耗费大量时间留痕迎检,真正抓落实的时间却少了。因此,为督查考核“瘦身”迫在眉睫。各级各部门要严控考核总量和频次,改变上级各部门对下级的分散考核体制,对目标相似、关联度高的督导检查“合并同类项”,防止出现“多头考”“分散考”的低效局面。要优化考核体系,改变以往“听汇报、看材料”等规定程序,提倡“察民意、看实绩”,避免考核变成简单考“材料”、查“痕迹”,切实破除基层工作落实中以“迹”为“绩”的错误导向,引导基层干部树立靠“实绩”不靠“痕迹”的政绩观,将工作做在“平时”,力争把上级决策部署落实到位,在“评时”经得起检查和考验。
把握“检”与“改”的关系,强化监督检查,为基层“减”去负担、“增”添活力。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指出,要紧盯加重基层负担现象,持续纠治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调研扎堆、工作过度留痕、任务层层加码、“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问题。彰显党中央“重拳”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鲜明态度。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职责,锚定突出问题勇于向加重基层负担的不正之风亮剑。健全发现问题机制,对苗头倾向问题早提醒、早纠正,对加重基层负担的违规违纪行为严肃处理,对典型案例加大曝光力度,形成有力震慑。同时,强化以案促改促治,以反面案例强化警示教育,以先进典型强化示范引领,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老问题逐渐减少、新问题难以蔓延,助力基层干部摆脱负担,轻装上阵干事创业。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八斗镇选调生 夏德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15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