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干部队伍建设好坏对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选用干部时要切实把好思想关、能力关等多个关卡,持续提高选人用人的底线和标准,以干部队伍结构的优化推动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向好发展,促使干部在新的征程道路上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干部保证。
“知人识人”方能“知人善任”。
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干部的政治品德和素质能力永远都是了解认识干部的重要途径,是检验干部忠诚度的“标尺”,政治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干部能否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抓好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运用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不断加强对党的创新理论的学习,同时加大理论学习形式的创新,通过开展学习感悟“我来讲”、闭卷知识测评等方式,逐步加深党员干部对政治理论的认识和了解,不断提升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和政治能力。要切实发挥好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将政治思想放在平时考核的首要位置,适当加大占比和权重,引导党员干部主动加强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时填补知识空白、补齐素质短板,有效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推动工作、指导实践的强大动力。
“事必躬亲”方能“人心所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了解实际,就要掌握调查研究这个基本功。既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是否得到有效解决、上级政策方针是否执行有力、惠民福利是否落实到位,都是检验一名干部坚守初心使命的重要依据。时代是出卷人,党员干部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各级党组织要引导党员干部认真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在关键时刻积极主动靠上前,不断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以人民群众最急切、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工作出发点,将人民赋予的每一份权力都用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和为民造福的实事中去,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本领,认真践行“人民公仆”的使命担当。
“面面俱到”方能“堪当重任”。
要在干部队伍中牢固树立起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就必须加强对干部的综合研判,不以干部某一方面的特点或缺点等原因就有偏见地看待干部。各级党组织要将对干部的认识延伸至平常,不能只是到了关键节点才去了解日常表现,这样对干部的评价是不够全面的,要加大与干部日常开展谈心谈话的频次,从与干部日常谈话中及时掌握思想动态、工作实绩以及群众口碑等,全方位、立体式地了解干部,真正把有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干部选出来,彻底摒弃和破除唯学历论、唯资历论的思想。要加强对考核结果的运用,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用活“容错纠错”机制,让敢于作为、乐于奉献的干部吃下“定心丸”、放下思想“包袱”,实现从“有错”到“有为”的巨大转变。
,山东省招远市委组织部 姜飞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14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