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破局 探寻乡村中国式现代化优解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皂市镇选调生 李文卓7月1日出版的第13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再次旗帜鲜明地点明新时代新征程上把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向前进的时代使命。一切发展的坚实举措终将沉入基层,一切发展的最终结果终将现于基层,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基层,特别是乡村,绝非高度统筹工作安排外“临渊羡鱼”的旁观者,亦不可为“滥竽充数”的行外人。作为沉入一线的选调生,更需思考,向前迈进、向上发展、向上笃行,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基层责任,在治理有效、产业振兴、文化繁荣中,以“新”破局,探寻乡村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优解。

党建引领,激活治理单元,以实干“凝心聚力”构建乡村治理共同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社会治理,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大道之行,实干为要,实现乡村现代化发展,有机匹配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望为根本,需以重塑、推进“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乡村治理共同体为关键着力点。要深切把握党建引领核心支撑,牢牢树立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根本导向,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抓手,精准解读基层减负赋能“瘦身提质”关键机遇,进一步推动党员下沉,群众自治归位。以“民之所需、我必念之”的初心情怀,在俯下身子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中凝聚群众、动员发展,用一核多元的协同结构、内生人才的澎湃活力、千家万户的治理参与,持续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动力,不断强化乡村治理,有效推动体制优势、组织优势向治理效能的不断转化,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基层一线主体基底。

新质赋能,培育积极要素,以发展“结构升级”打造乡村产业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常德考察时指出:“基层干部要在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上群策群力,不断干出让农民群众认可的实绩。”产业振兴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和切入点,面对新质生产力赋能、社会化大生产竞争的宏观背景,乡村发展更需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才条件,在“一村一策”“一县一品”的精准战略下,有选择地推动特色产业补链、强链,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乡村振兴“人、钱、地”问题,积极探索以盘活林地、耕地、宅基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为重点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打造比较优势,搭建基础性平台,积极引导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与村级合作社的孵化,通过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与引入产业化生产,搭起联通企业、合作社经营与农户生产的“最后一公里”,畅通基层生产与市场的互动渠道,探索形成更紧密的产权利益关系,构建实质性产业化联合体,以链增收,以新赋能,通过产销分工与标准化生产,降低科技赋能门槛与联耕联种联收技术难度,用“合作+技术”新质生产力落实模式,有效克服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背景下土地经营效率的转化提升,提升农业从业者收益总额,持续释放产业发展活力。

大地流彩,迸发创新发展,以乡情“合拍共鸣”驱动乡村文化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乡村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内在价值支撑。从村超村晚,到农家书屋,从红色文化源流,到能人巧工的传统技艺,乡村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绝非单一地以现代化要素扬弃文化乡愁,而是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以乡音融乡情、以乡情唤共鸣,在共同的地理文化IP之上,科技赋能,以数字化手段构筑起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脉络,建立乡土人才激励互鉴机制,实现资源挖掘,以“新”为引,迸发活力,积极构建和睦、互助、协作的优秀乡村文化。以“文”共鸣,搭起联通群众生活与公共精神的意识桥梁,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塑形铸魂,再次构建起新时代乡村中国式现代化内在主体。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13308.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8 日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8 日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