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就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做出了部署,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各地基层干部要深入思考、挑起担子,用好“三步解题”法,与群众共答乡村振兴大考卷。
破题:党建引领群众参与,激发共治热情,擦亮为民服务底色,做乡村振兴“领头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基层工作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最小单元,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是确保神经末梢不衰弱、最小单元不涣散的必要之义。基层党组织首先应建立起科学、高效、严密的组织体系,选优配齐成员队伍,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同时要深化运用共商共建共治理念,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小组,分区域分批次进行全面覆盖,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进户到人,搭建起“基层政府—村社工作者—村民连心桥”,发动党员干部、村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乡贤、新兴社会力量的队伍,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分批协商,聚焦人居环境改造、口袋公园建设、乡村厕所改造、“明亮”工程等一批群众关心热议的问题展开协商讨论,充分调动居民参与热情,将群众福祉牢牢篆刻在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目标版图上,一切以群众关切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效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交互式参与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以党建引领破解乡村振兴“考题”。
解题:发展产业群众增收,增添加速动能,盘活乡村振兴资源,做产业振兴“明白人”。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推动农业农村产业革命,必须依靠更加多元化、复合化的乡村经济活动,各地基层党组织要深挖“有什么”,锚定“做什么”,立足本土资源,坚持生态优先,最大化地激发资源存量活力,实现特色经济增量攀升。聚焦运用“链”思维,把握好盘活资源、产村融合、文化赋能农村产业“迭代链”,盘活农村闲置空间、闲置劳动力以及闲置资源,通过要素的整合优化,实现产业同村民、村庄、村集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以云阳县黎明古村为例,通过打造“遇见黎明”“耕读黎明”“花开黎明”三大游览片区,推出应季游览活动,同时融入乡村文创、农耕体验等研学活动,将山清水秀的古村落变成吸引各方游客的“蓄水池”,“乡愁盛宴+休闲农业+观光体验”一体式发展的既带动了当地经济增收,也吸引了大批年轻人返乡创业。经济增收是检验乡村振兴成效的重要指标,让更多的产业在乡村找寻到立足之处,与农业基础、乡土大地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农业农村产品、服务的附加值,为乡村发展增添加速动能,激发内生动力,实现经济增收。
检题:深入基层回应群众,确保治理长效,做好机制管理优化,做调查研究“实干人”。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乡村振兴不是将来时、过去时,而永远是进行时。办法做出来,效果好不好,群众说了算,要认真建立研判长效治理机制,对乡村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流域综合治理等重点工作做出相应部署。组建专班集中调度,统筹推进,通过领导班子包片、党员干部入户走访、村社区工作人员固定服务等方式了解政策效果,收集反馈意见,现场解决问题。作为基层干部,必须要意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要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贯彻在日常工作中,习近平同志在霞浦主持首次“地县领导接待群众来访日”活动,曾要求“约访制度和下基层开展信访接待日活动的制度要坚持下去”,从群众跋山涉水的上访到党员干部全覆盖的下访,既是将工作做进群众心中的方式,也是检验做法成效的法门。要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铆足干劲,落细落实,将双脚踏印在基层的泥土上,将双肩挑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担子下,把乡村振兴的答卷交付在人民心中。
(重庆市云阳县江口镇选调生 柏坪村主任助理 叶宇)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10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