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姿态,拓宽人才引进“活水源”。凡用人之道,采之欲博,辨之欲精,使之欲适,任之欲专。人才选拔不可仅凭单一标准来量度,而应依据“德、能、勤、绩、廉”等多元化维度进行综合评判。高学历、高学位固然重要,但专业型、技术型人才同样不可或缺。我们需立足实际,拓宽人才吸纳渠道,以开放的姿态吸引天下英才。在选才过程中,应精准制定个性化政策,深度挖掘各类人才的优势与潜力,确保将真正具备干事创业能力的人才选拔出来。特别对于紧缺性专业人才,我们更应主动拆除选才壁垒,降低门槛,开辟绿色通道。要以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选择那些真正符合需求的人才,进而形成人才聚集的磁场效应,解决特定行业的人才短缺问题,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得以施展才华,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的双赢。
畅通渠道,打造人才培育“净水器”。培养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当今世界人才的竞争首先是人才培养的竞争。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必须加快实现从“人口红利”到“人才红利”的跨越,将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让我国真正成为人才强国。我们应积极利用“上选培优”与“下派墩苗”机制,畅通人才流动渠道,为人才提供成长的空间与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为行业的支柱和领军人物。同时,要深入挖掘校企资源,寻求校地企合作的共同点,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聚焦关键领域和技术难题,广泛征集解决方案,鼓励创新竞争,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此外,还应充分发挥“老带新”“传帮带”的优良传统,让经验丰富的工匠和专家成为青年人才的引路人,为他们提供专业技能的指导和帮助,让青年一代能够接过强国建设的接力棒。
完善机制,筑牢人才留用“蓄水池”。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要想充分释放人才创新活力,实现新质生产力新的跃升,还需要持续优化人才发展大环境。随着新产业、新业态的涌现,新质人才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需要我们面向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为这些人才打造聚集的平台。要构建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让知识、技术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激励新质人才在事业中施展才华。同时,要激发用人单位的创新活力,推动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升级,使新质人才成为产业链、创新链的重要一环。要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支持新质人才承担重大科技项目,鼓励他们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协同创新。要完善税收、财政等优惠政策,通过优化政策服务“大环境”,为新质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有力支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后溪镇人民政府 祝璇)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10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