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古街之行”:守文化根脉,寻古韵今风

历史文化街区,近年来多次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行程中。底蕴醇厚的历史街区,是一个地方之神韵所在,一道美食、一声吆喝、一栋建筑、一棵古树……无不承载着地域文化的独特风情,见证着城市历史的发展脉络,既是当地居民认同感与归属感的载体,也是外来游客了解城市文化的窗口。

位于湖南省沅江江畔的常德河街,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巨变,如今正绽放出新的魅力与光彩。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此考察时强调:“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一语道出了创新传承城市历史文化遗存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循迹习近平总书记“古街之行”,牢记殷殷嘱托,细悟“文化根脉”,走好“传承之路”,让古韵与今风相得益彰。

坚守底线,留住历史文化之根,保护老街“古韵”。历史街区镌刻着人文印记,在城市一隅诉说着悠悠往事,是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宝贵财富,具有一定的脆弱性。在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乡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尤其是在历史街区中,有的拆旧建新、有形无魂,有的改头换面、风格不搭……各级部门需高度重视、统筹配合,定期摸清“家底”,把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建筑等一一纳入保护体系,并合理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监督管理,严把“文脉”,细做“文章”。精心保护、积极改善历史街区的存续状态,强化历史风貌的修补工作,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历史建筑及其环境进行精心修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归档和申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推广。

守正创新,催生时代价值之花,焕发老街“今风”。历史街区伴随着漫长岁月的变迁,其居住环境往往落后于时代的需求,为破解此题,应当“硬件”与“软件”齐头并进。建强生活“硬件”,以高水平规划引领高水平建设,将凸显历史文化特色与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美化城市面貌相统一,寻找历史街区融入现代城市生活的最优解。补齐幸福“软件”,通过“自下而上”的居民组织和“自上而下”的官方组织相互补充,引导社会各界有组织、有秩序、高效率地参与街区发展决策和社会治理。既有助于城市文化的传承、历史记忆的保留,也可以满足老百姓对便捷、舒适的城市生活的需要,碰撞出历史人文气息与时代价值并重的交响曲。

活态传承,赓续地区复兴之脉,点亮老街“未来”。历史街区是历史与岁月的馈赠,若能实现“以用促保”的正向循环,将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蓬勃生机。因此,需要对地方文化、特色产业、社会网络等进行全方面的活态传承,以回应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道“融合命题”。一是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创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插上“新”翅膀。二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将街区历史文化作为一种特色资源,通过因地制宜发展“商业+”“旅游+”产业,将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再回馈于当地的保护、修缮和开发,形成以历史文化为特色的生态链,促进良性循环,增强经济的韧性和发展潜力。

以文铸魂,以文兴业,以文塑城。全国各地应继续做好文化保护与利用的文章,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与公众时代记忆相交,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相通,让历史街区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绽放异彩,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

(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发展和改革局 许桐)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10740.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4 日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4 日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