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12月份开始,我到四川省隆昌市双凤镇芭蕉村担任村主任助理,正式开启了驻村工作。如今,驻村的日子早已结束,但每每回想起那段驻村经历都让我对基层工作有更深刻的认识。驻村工作是组织提供给选调生蹲苗成长的重要平台,是经风雨、长经验、拓视野、练本领的绝佳机会。对于广大选调生们而言,在成长的道路上须做到“接地气”“多走访”“干实事”,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和重托,成长为这片“热土”上可堪大用的栋梁之材。
一个称谓带来的启示:要接地气,做好政策文件的“翻译员”。我记得刚到村里没多久,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走到我面前问道:“大哥,我想问一下粮食补贴在哪儿领了?”虽然当时心里很诧异,还是帮老人领了补贴。后来向村书记请教后得知“大哥”“大姐”是方言里面对人的尊称,自此我认识到用好土语乡音对开展基层工作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于是每次下村入户走访时,我总会先用方言亲切地叫一声“大哥”或“大姐”。而在开院坝会宣传政策文件时,也会把村民们不明白的书面术语、专业名词用乡音土语讲给群众听,努力做好大家的“翻译员”,让群众能听得懂、听得进、喜欢听,政策入脑入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多接地气,才能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感情。不带着深厚感情去联系群众,就可能是‘作秀’。”我们作为服务基层的选调生,要坚持到群众中去,用田坎语言、群众话语,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切实行动、切实作为,解决好敏感、棘手的“疑难杂症”。
一句话带来的启示:要多走访,做好村里村外的“勤务员”。芭蕉村全村总面积4.7平方公里,在籍人口数4359人,虽然户籍人口多,然而青壮年均外出务工,村里留守人员均为妇幼老小,每次村里组织开会时,只有零零星星的几个人,于是我便提议在村会议室里设置视频通话设备,以便家家户户都能通过新媒体参与到村务管理中。书记听后跟我说:“想法是好的,但是我们可以多跑一跑,为村民送服务上门,走访得勤了,距离也就近了。”我深受启发,在随后的工作中,充分结合镇党委开展的“党群连心、实干兴镇”主题活动,进家门、察实情、听民声,了解党员和群众想什么、难什么、盼什么。“新发现一项纳入一项,纳入一项就想办法解决一项”,及时发现民生问题,实时跟进,确保解决办法落实落细落到位。农村工作纷繁复杂,不到基层一线去看一看、走一走,就了解不了真正的村情民情。我们要全身心投入,走遍村子的每一个角落,用脚步丈量出村情、民情,结合自身所思所想、所学所获,为村里各项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一件事带来的启示:要干实事,做好乡里乡亲的“服务员”。初到村时,我也想着要在芭蕉村做出一番成就,但从什么方面入手呢?我陷入了短暂的迷茫困惑期。在一次到脱贫户家中询问医保缴纳情况时,发现其家中仅有一床薄被子,想起我还有选调生工作经费,于是我策划了“暖冬行”慰问活动,为辖区内困难群众送上棉被等物资,村民拿着棉被连连对我们表示了感谢。在驻村两年时间里,我先后成立了芭蕉村青花椒协会,打造了芭蕉村基层统战示范点,参与制定村集体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助推全村产业提档升级,不断提升芭蕉村青花椒“无公害农产品”知名度。驻村工作的成就感就在这样一次次解决实际问题中变得更足。这也让我认识到只有实实在在为村民解决好实际问题,用真心才能换来村民的真情,取得村民的支持。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我们要紧紧围绕“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工作理念,始终紧扣乡村振兴重点任务,现学现用、活学活用、创新运用,将激情化作动力,用不服输、不服软的冲劲干劲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四川省隆昌市双凤镇人民政府2020届选调生 何中徽)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10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