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迹古街之行:“古为今用”作答“何以中国”

位于湖南省沅江江畔的常德河街,历经千百年的沧桑巨变,如今正绽放出新的魅力与光彩。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此考察时强调:“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寻根知源”方能“向上发展”。漫溯五千年文明长河,从流传千年的《赵城金藏》到旷古烁今的《永乐大典》,从揭开古代王朝神秘面纱的“西夏文献”到堪称百科全书的“敦煌遗书”,“经典文化”如“点点繁星”,点缀着中华民族的“文化长廊”。传统文化何以历久弥新?广大党员干部当循迹“古街之行”,“疏源浚流”找出这一问题的答案,在“古为今用”中走好“传统文化”的“云端之路”,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让祖先智慧得以延续。

从“库房”到“云端”,在“饮其流者怀其源”中博览“充箱盈架”,以“深邃典雅”作答“何以中国”。“史书诗词世无双,文物古韵承流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从“盘古开天”到“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从“三皇五帝”到“春秋战国”,从“诸子百家”到“唐诗宋词”……传统文化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类社会行进轨迹,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与重要载体,是跨越时空的历史卷帙。广大党员干部要做“经典文化”的传承人,以“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的好学之姿咀嚼文化经典,依托“大数据”“云平台”等载体,将经典文化推上“云端”,以“图文影像”助力经典文化“接地气”“焕生气”“长人气”,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不断延伸经典文化的生命力,让更多人能够在“触手可及”间淬炼文化自信的“底气”,随时随地都能穿梭于历史隧道之中聆听“文化回响”,走稳文化自信之路,让中华文化优秀基因代代相传。

从“古体”到“白话”,在“风物长宜放眼量”中契合“时代特质”,以“隽永光华”作答“何以中国”。文化是发展之基、是兴盛之本、是肇始之源,从甲骨文到钟鼎文,再到小篆体,逐渐发展成现在的“白话文”,每一个文字,都是连通悠远历史、绽放时代光芒的“吉光片羽”,要想用“圣人之言”补足“精神之钙”,来一场“深入骨髓”的“灵魂洗礼”,就要探寻“数字化”路径,让经典文化“走下高阁”“走出深闺”。广大党员干部要整合“碎片化”时间,学深悟透经典文化,对“古籍智慧”做到“如数家珍”,并能够深入浅出地用“亲民故事”诠释“经典理论”、用“白话案例”讲解“精辟论断”,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自觉当起经典文化的“翻译家”,依托“云端共享平台”“微信社群”“线上微课”等方式开设“文化新解微课”“文化名词翻译”“经史子集新街”等线上直播课,将“文言表达”诠释成大众看得见、听得到、读得懂的“白话演绎”,让经典文化穿越层叠的尘埃、消融岁月的落霜,依然能够重现生机与活力。

从“卷轴”到“文创”,在“吾将上下而求索”中推动“文化出圈”,以“经典元素”作答“何以中国”。“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需要“薪火相传”,也需要“鼎新革故”。“古为今用”是延续经典文化生命的重要途径,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文”为魂,以“创”为径,推动经典文化从“静态卷轴”到“动态文创”,取“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经典故事打造“亮眼IP”,推动特色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与旅游搭桥、艺术联姻、平台携手,创造独居文化属性的“文创产品”,对文化渗透力与影响力进行深度开发与充分发挥,赋予文创产品更多的文化艺术价值和智慧创意价值,让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动漫、数字艺术、网络展示等让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传播,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成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百姓致富路上的探路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从文化大国向文化强国的跨越。

(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委组织部 王娇艳)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10631.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4 日 上午8:51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4 日 上午8:55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