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把握“三个关键”

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团组,三次谈及“新质生产力”,进一步阐释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法论。各级各地要认真从理论上对新质生产力进行总结、概括,把握好科技创新为驱动、产业升级为特征、人才队伍为资源“三个关键”,构建起新型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体系的生产力,将新质生产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
坚持“科技创新,智慧前行”的“关键方向”,在日新月异的科技领域里,不断探索那条“技术革新促发展,创新驱动赢未来”的“康庄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核心力量,而新质生产力又是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从深海到太空,从微观世界到宏观宇宙,这些科技创新成果不仅彰显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更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当前国际科技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在科技创新上先人一步、快人一拍,才能抢占先机、赢得优势。因此,要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要在高科技领域持续发力、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还要以系统思维推动各类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实现良性互动。在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既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加强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的研发和转化应用,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只有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其引领作用,才能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追求“产业升级,结构优化”的“关键目标”,在风起云涌的经济浪潮中,始终把握那份“转型升级谱新篇,经济腾飞展宏图”的“雄心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利器”,其“新”在于创新驱动,其“质”在于高质量发展。只有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才能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回望过去,中国空间站筑梦苍穹,国产大飞机翱翔蓝天,高铁飞驰神州大地,5G连通大江南北……这些令人振奋的成就,正是新质生产力不断涌现、产业不断迭代的生动写照。同样,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工业互联网等未来产业,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这些前沿技术的探索与应用,将引领我们进入全新的科技时代。在这场宏阔的布局中,要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推动产业体系系统性重塑。这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更是对产业发展理念、模式、路径的全方位升级。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让新质生产力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吸引全球创新要素汇聚中国。要让新质生产力成为我们与世界对话的桥梁和纽带,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索前沿科技领域,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汇聚“人才荟萃,智力激荡”的“关键力量”,在群英荟萃的人才高地中,共同铸就那座“人才引领促发展,智慧汇聚创辉煌”的“金字塔”。“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创业人才的汇聚。只有更加重视人才工作,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引进人才、以更加扎实的功夫培育人才、以更加科学的策略用好人才,才能不断壮大人才队伍、提升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为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在引才方面,要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怀广纳英才,发出求贤若渴的“英雄帖”、栽好近悦远来的“梧桐树”,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优质的服务,吸引优秀人才纷至沓来。在育才方面,要以“深耕细作,厚积薄发”的扎实功夫培育人才。要坚持以创新为导向,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加强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在用才方面,要以“量体裁衣,因材施教”的科学策略用好人才。人才只有用当其时、用其所长,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实现价值。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用才导向,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要结合人才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合理安排工作岗位和任务分工,让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监督总站 罗帅)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10605.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4 日 上午8:06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4 日 上午8:11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