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好时,更见绿野芳田。从今年2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再到2024年全国两会,乡村全面振兴“路线图”不断清晰,“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当增强思想认识向“农”力、物质基础向“农”力、制度建设向“农”力,在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与建设农业强国中共闻田园牧歌。
增强思想认识向“农”力,在“乡”言“香”让“新农人”神采奕奕。“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农业是关乎社会稳定、国家安稳的基础,古有“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之说,今有“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的认识。做好乡村全面振兴,要思想认识先行,通过树立意识上的向“农”力,成为乡野“新农人”。近年来,不少“95后”“00后”的新农人走入人们的视线,这些对农村充满感情,愿意扎根基层的新鲜血液以科学技术与知识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这种在“乡”言“香”的转变来自于现代化乡村人才建设。一直以来,乡村人才工作的“引、育、留、用”问题成为推行乡村振兴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要从思想认识转变为先,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种田养殖创富路”,农业农村农民的“新面貌”值得被看见。既要加强宣传、双向引才,为“新农人”提供创新创新“大舞台”,坚持“海纳百川引人才”;又要增强服务保障、落实政策支持,为“新农人”构建适合其生长壮大的农业农村,防止“一锤子买卖”,做好“汇滴成涓留人才”。
增强物质基础向“农”力,以“田”促“甜”让“新农地”张灯结彩。对于农村乡野地区而言,土地要素至为关键,在多种路径和多样领域增强物质基础、用好土地要素有助于提升全域整体实力,进一步构建具备市场竞争力的“新农地”。近年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以多途径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成为全面推行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保障。助推三产融合背景下的农业产业新业态,当平衡好生产用地、生活用地、生态用地,在推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过程中,以产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进一步实现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要通过持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激活土地要素,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以“田地”发展促进农民“甜蜜”生活。要通过资源合理分配与利用,为农业农村建设提供基本物质基础,以土地要素赋能土地规模化应用和经营。要活用土地要素,在发展特色“互联网+农业”“文旅+”“农旅+”的过程中形成新产业、发展新业态,通过包括扩大产业涉及领域、增加产业经营规模、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寻找新的农民收入增长点和新的农村发展增长极。
增强制度建设向“农”力,用“粮”稳“良”让“新农事”博采众长。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常德考察,走进谢家铺镇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看秧苗培育、察土地翻耕、问春耕备耕。他指出,我国有14亿多人口,粮食安全必须靠我们自己保证,中国人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田野之外当以粮食安全保障经济社会等各领域安稳良性发展。做好“大国粮仓”工作,要将力使在不误农时、稳抓农事生产之上,让制度落地、以机制保障,形成对广大耕地的有序保护和有效管理。要通过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办法、耕地占补平衡制度、补充耕地质量验收制度等,进一步完善粮食应急管理机制和耕地占用后的占补平衡管理,做好粮食产区、农耕地区、农业领域的机制保障。要多措并举做好发展与安全并行工作,既要聚焦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把粮食增产的重心放到大面积提高单产上;又要压实责任,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在“希望的田野”上见证麦浪滚滚、穰穰满家。
(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秦山街道许油车村选调生 潘令麒)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10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