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拉大车”通常是指个人或集体做超出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近年来,一些地方尤其是乡镇和村社两级存在权小责大、人少事多等现象,由此造成负担过重,这一现象被称作基层治理的“小马拉大车”。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是当前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一项紧迫任务,只有在“点”上下功夫、“线”上齐发力、“面”上见真章,才能推动基层治理减负、赋能、增效。
“点”上发力,推动力量下沉,缓解“人少事多”,为“小马”赋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细小琐碎,却也连着千家万户。但是,当前由于基层事务难处理、基层工作难做好、基层干部难提拔等问题,导致基层干部流动性较大,出现了“人少质弱”的问题。倘若不解决“人少质弱”的问题,那么“小马”会逐渐变成“瘦马”,最终会被超载的“大车”所压垮。要因村派人、因人择村,选派出政治素质好、综合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党员干部下沉一线,通过观“足迹”、听“百姓言”来判断下沉成效,避免下沉成为“走过场”,确保工作力量下沉“到底”。基层治理涉及的对象范围广、需要的各方面资源也更多,要加大财政资金、科技创新等资源下沉的力度,推动跨部门跨领域资源共享,凝聚各方合力,形成“千军万马”之势赴基层、解难题、促发展,确保实现基层治理从“独角戏”向“大合唱”的转变。
“线”上延伸,完善权责清单,化解“权小责大”,为“大车”减负。基层是政令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基层干部是这“最后一公里”的铺路者。眼下,个别部门随意以属地管理的名义下放责任,通过层层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将责任“甩锅”给基层,不少基层干部产生了“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的认识误区,导致政策在落实“最后一公里”的过程中被打了折扣。政策能否在基层“落地生根”,离不开基层干部的担当作为,权责统一是现实保障。要厘清权责的“分界线”,对现有的权责进行全面梳理,明确各级权责范围,对基层无力承接的及时上收,对需要新增的实行“准入制”,确保基层干部履职有据可循,让超载的“大车”及时“卸载负荷”。要防止随意“问责”挫伤基层干部积极性,在问责时,注意分清责任主体、失责缘由,畅通基层对上级部门反向评价机制,及时纠正随意乱问责、错问责、问错责的行为,通报曝光反面典型案例,调动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让“小马”蓄足动力。
“面”上拓展,激活内生动力,破解“忙闲不均”,为“马车快跑”增效。基层工作虽然点多、线长、面广、量大,但是一些基层依然存在忙闲不均、人员闲置的现象。究其原因,个别干部自身动力不足,存在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贪图安逸的想法。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最终的落脚点是让基层干部把精力真正花在干实事上。让“小马”跑得更快更稳,要通过健全“赛马”机制,开设乡村振兴、生态保护、项目建设等赛道,鼓励“小马”在赛场上争先进位,选拔出有干劲、拼劲、闯劲的“劲马型”干部,在评优评先、职级晋升、流动交流上予以倾斜,营造奋勇争先、争创一流的干事创业氛围。想让“马拉车”跑得又好又快,不能只把“鞭”打在跑得快的“小马”身上,也要注重增强跑得慢的“小马”自身动力。要围绕基层干部能力素质短板和现实工作需要,“因人而异”设置培育内容,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确保跑得慢的“小马”也能在赛道上蹄疾步稳,实现马拉车竞相奔腾的新局面。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 何龙艳)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10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