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川东民主联军军歌》,串联起了从1932年中共云阳第一个党组织的诞生到1950年初轰轰烈烈的剿匪战斗结束的峥嵘岁月。
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明确指出了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完成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这既是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册的历史性胜利,也是对世界具有深远影响的瞩目成就。十年来,我们乡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居环境“靓起来了”,乡亲们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为我们开辟了砥砺奋进的新征程,也为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助力人民群众享受高品质生活提供了新思路。立足农坝本土资源优势,思考如何实现新时代下的高质量发展,我得出了答案——借红色文化之风,振农坝产业之兴!
近年来,在不少乡村,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利用逐渐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大力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在推动村庄唤醒红色记忆、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的同时,做到宣讲游学有“说头”、居民群众有“看头”,八方游客能“点头”、乡亲百姓有“赚头”。众所周知,我们农坝镇是云阳红色革命的发源地,也是下川东游击纵队的诞生地,从1932年10月中共云阳第一个党组织的诞生到1950年初轰轰烈烈的剿匪战斗结束,农坝镇红色文化横跨历史长河近二十年之久。农坝烈士陵园、窄口子党支部旧址、双鼻孔等红色景点众多,赵唯、李汝为等革命人物的红色故事家喻户晓。
究竟如何才能开发好、利用好、发展好农坝的特色红色文化资源,实现“借红色文化之风,振农坝产业之兴”,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强化内涵挖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及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深挖红色内涵,繁育红色细胞,激活红色基因,将红色文化融入到乡村产业的每一个“细胞”中,便是其中的关键一环。红色文化背后往往都有着感人至深的故事,这些都是独具地方特色的优势资源。我们要讲好农坝成立党组织的故事、轰轰烈烈搞革命的故事、大力发展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英勇就义的故事……以讲好故事为契机,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同时,要把握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和价值意蕴,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形成有深度、有独特性、有感染力的文化内核;要齐心协力,一起深挖红色文化资源,做好收集和保护,大力提升软实力储备;要组建一支高素质高标准的旅游宣讲服务队伍,把农坝的红色故事讲出去,能够让来者得到真正的思想洗礼。
二要注重业态融合。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时期农坝要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必须注重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协同发展,着力打造产业融合发展新载体、新模式,促进文化创意、红色教育、乡村民宿、观光农业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各村社区的产业呼应发展及相关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把生态资源效益最大化,把特色产业园区化,做好乌天麻科普园、CS真人竞技场、露营野炊营地的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水源、场地、物资等后勤保障服务。眼下全镇最缺乏的是一批勇于开拓、率先垂范的创业者、领头雁,政府l理应采取相应措施和方法进行政策扶持、资助,号召更多在外的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回归农坝这片热土,助力农坝红色文化产业提质升级。
三要关心群众利益。常言道:“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我们绘就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必须坚持发展全过程民主,持续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应始终以促进群众就业增收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鼓励号召村民以土地、劳动、技术等为要素和纽带,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强化广大人民群众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拓宽乡亲们的增收渠道,将红色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经济效益,促进乡村群众随着农坝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而稳定增收致富。今后,各企业在项目争取和产业发展上,要多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保证发展思路和发展的项目要符合群众的意愿,充分让群众参与进来,共谋发展出路,共享振兴成果。只有如此,才能在紧紧依靠群众的基础上,推动农坝振兴事业取得实质的进展和成效。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充分发挥我们广大父老乡亲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与居民群众一道勠力同心,埋头苦干,奋勇前进,借着红色文化的东风,振农坝产业之兴!
来源:https://www.cnxds.com/thread-385561-1-1.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grassroots/13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