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科技“种子”要播撒在中国大地上

今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引发国民关注。无独有偶,近日,《中国三农报道》在河南采访小麦收割机手时提到的“进口大型收割机与国产中小农机”同样引发了网友热议,视频披露的我国生产的中小农机故障率较高、大型收割机起步晚发展慢的问题引人深思。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当前,乡村振兴战略被视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国家农业发展面临着众多“卡脖子”难题,需要农业科技创新为“三农”工作插上翅膀。中国的科技论文不仅要发表在中国大地上,中国科技的“种子”更要播撒在中国大地上,进一步助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形成。

新兴信息技术为乡村振兴安上“千里眼”。种植前,利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算法等新兴技术,分析市场农产品需求、消费者偏好,提前布局农作物种植种类、面积,避免出现“扎堆种植,菜贱伤农”的现象。播种时,引入人工智能电脑对育种机、播种机进行控制,从而实现智能化、工厂化制种、育秧。种植管理时,根据系统测算的天气变化、潜在的病虫灾害,做好提前预判应对,减少农作物受灾。水肥一体化、农药播撒联网控制,减少人工成本。

农机智能技术为乡村振兴装上“双羽翼”。机械化、大面积种植已成为大势所趋,因此高产能、高效率、高质量的农业科技发展离不开农机智能技术的助力。然而,我国农机快速发展不到30年,中高端农机产品不多,大型动力和高端机具进口依存度较高。经济作物、畜牧业、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和丘陵山区的综合机械化水平较低。因此,需要锚定“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的目标,借助政策倾斜、扶持项目帮助国产大型智能化农机的研发创制,补齐农业科技发展短板。

产学研深度合作为乡村振兴播撒“优质良种。”每年国家、地方都投入大量资金、项目支持农业研发事业。然而,由于项目考核机制大多侧重于论文发表,对成果转化没有详细要求,导致许多研发成果在发表论文后被束之高阁或仅限于学术圈研究,并没有进入“市场”流通进一步激发价值。当前,在乡村产业振兴的大背景下,许多农业合作社应运而生,缺乏专业种植技术的深入研究导致不少农产品在产业化道路上“偃旗息鼓”。因此,未来可以建立高校、企业、农业合作社的产学研深度合作平台,高校提供理论成果、企业负责扩大技术、农业合作社负责产出,让原创性科研成果走入车间、走向田间地头,最终走上人们的餐桌。(洋港镇刘玉萍)

来源:https://www.cnxds.com/thread-384210-1-1.html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grassroots/12363.html

(0)
选调生选调生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5 日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6 日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