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不停,梦枕星光。随着第三个立冬节气的到来,我的驻村生涯,正式划上了句号。回去的路上,我思绪万千,纵有万般不舍,这条驻村之路,也走到了终点。
初识梁泊,破除自满壁垒,保持“空杯心态”,争当“小学生”。“15岁来到黄土地时,我迷惘、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初次来到梁泊,村民对我的评价是:“你学历高,比我们都厉害。”“选调生”的光环,大学生的“帽子”,也让我对驻村工作充满了自信。然而,村部门口坑坑洼洼的水泥路,似乎就预示着我的驻村之路并不平坦。随着正式参与村内工作,无论是与村民的沟通交流还是正常业务的开展,都让我“抓耳挠腮”,愈加羞愧。当我面红耳赤、支支吾吾的跟村民解释政策时,村干部像是超级英雄一样,仅用三言两语,就把政策解释的明明白白,村民也满意而归,这时我才意识到,村内的工作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简单,在这里,我的学习生涯,才正式开始。在工作的逐渐深入中,我的“雄心壮志”也从“干大事”变成了“能干事”。
走进梁泊,主动担当作为,保持“实干心态”,甘当“勤务员”。“我生活在他们中间,劳作在他们中间,已经不分彼此,他们对我坦诚相待,让我做赤脚医生,做记工员、农技员。”为了能尽快融入梁泊村,我主动要求成为村干部的小跟班,让他们做什么都带着我,借此也展开了村情调研,带着问卷,我遍访了村内所有的脱贫户、低保户、种养殖大户等,问卷的填写效果并不理想,村民对我仍有防备,但在此过程中,我对梁泊愈加了解,与村民越来越熟悉,对这个村子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从一开始的“支支吾吾”也变成可以从容的和村民交流,慢慢地,大家对我熟悉起来,也愿意拉着我问问政策、唠唠家常。我不再是只能跟着村干部一起上门的“小尾巴”,开始“独立行走”。从跟在后面看到跑在前面干,从晕头转向到熟门熟路,在村干部的关心帮助下,在村民百姓的包容关爱里,我逐步成长起来,身上逐渐褪去了些“书生气”,多了些“泥土香”。
扎根梁泊,心怀赤诚热忱,保持“为民初心”,愿做“梁泊人”。“无论我走到那里,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刚来到村里的时候有个村民说在电视上看到我这种叫“知青”,能够帮助村里发展,两年时间里,我一直在思考,我能为梁泊做些什么?于是我努力的做好村内工作的“宣传员”,村民答疑的“小百科”,产业发展的“服务员”,为村内困难儿童送去慰问物资,为梁泊的瓜蒌子、黄桃卖力宣传,除了电脑里的文字材料,我努力地在各个方面留下我的痕迹,我以为村民更多的会在意我为村里“做了什么”,但是最后一次与梁泊告别时,村民们说:“记得常回来看看。”如何与群众沟通、如何开展基层工作,这是我在梁泊积累下的宝贵经验,但是群众的认可、村民的感情,才是我得到的更为宝贵的财富。
(刘诗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comment/27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