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要让广大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抓落实上,要持续为基层减负增效,让乡村治理更加有活力。
整治形式主义,确保基层“轻装上阵”。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是根深蒂固的问题,它们的顽固性和反复性犹如顽疾。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习惯于机械式地传达指令,文件内容照抄照搬,会议内容空洞、虚浮且频繁;督查考核体系错综复杂,重复且集中,方法依旧停留在听取汇报和查看书面材料;政务APP缺乏统筹规划和整合,导致基层干部忙于打卡留痕。为了减轻基层负担,必须在“文山会海”、“台账报表”、“签到打卡”等方面实施减法。从审查材料转向考核实际成绩,从阅读报告转向现场考察,让实际成果展现真相。必须破除“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对功能单一、无人维护、使用频率低的“僵尸类”、“空壳类”政务APP进行清理,对功能重复或相似的政务APP进行合理整合。
完善保障机制,推动基层“强筋壮骨”。基层工作责任重大且事务繁多,导致基层工作难以有效推进,其主要原因在于人力资源的不足。为了减轻基层负担,必须在加强人员配备、改善激励体系、整合资源等方面做出切实努力,确保基层既有力量又有途径。同时,各地各部门需集中清理借调基层工作人员的情况,并建立严格的规范约束,真正为基层人员减轻负担。此外,应围绕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加强能力培训和实践锻炼。同时,优化干部考核激励机制,严格执行干部选拔标准,积极选拔那些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业绩突出的干部,明确树立以实干和实绩为导向的用人原则。建立和完善容错纠错机制,明确为那些敢于担当的干部提供支持和鼓励。完善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民主协商、群团带动和社会参与机制,充分调动和整合基层各类组织资源,确保基层具备为群众服务的能力和资源。
破解权责不等,实现基层“扩权赋能”。在基层治理中,“小马拉大车”的现象表现为上级部门将自身责任和任务一股脑的转嫁给基层,导致任务层层叠加、时限层层压缩、责任层层加码,使得基层工作压力巨大,难以应对。为减轻基层负担,必须解决基层治理中的“权责不匹配”问题,关键在于实施“放权赋能”。各地区各部门应明确乡镇(街道)的协同配合职责,制定法定职责事项清单,明确界定基层的职责范围,禁止以属地管理为由,无序地将上级部门的职责任务转嫁给基层。同时,应实行社区、村级组织工作事项的清单化管理,依法规定社区、村级组织应承担的职责和协助事项,严禁无视基层实际情况而不断增加任务指标。其次,应向基层放权赋能,将资源、经济社会事务管理权限以及人力、物力、财力下放至基层,赋予基层干部与其服务范围相适应的权力,从而在推动“车马”协同的过程中,提升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效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comment/18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