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石,也是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第一线。然而,基层工作人员却常常需要完成“填表式”、“参会式”、“打卡式”等各种名目不同却收效甚微的工作,这不仅影响了整体工作效率和群众满意度,也影响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因此,持之以恒地抓好为基层减负提能,是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
权责相当,摆正位置,以“当仁不让”的心态处理好“份内事”。基层时常面临“权小、责大、事多”的困局。解决此类困局往往靠的不是基层工作人员的努力。面对超出自己职权范围的事,只要群众一句“你有执法权吗”,就能把基层工作人员“困”在执行的路上。因此,为解决这类困境,两条路可行:一是职权下放,适当下放职权是适应基层治理走向善治的重要改革举措。基层应谨慎行使下放之权,每一次执法,都要禁得起人民的推敲。而对于上级部门而言,下放并非“给了了事”,应时常“回头看”“把把关”,时刻注把握全局。二是责任上移,该上级部门管的事坚决不推诿,有权即有责,掌握一定权力,就应承担相对责任,人手不够可精简程序,把事情办好而非“明哲保身”。无论何种方式,都以“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为宗旨,以赢得群众口碑为目的,鞠躬尽瘁,绝不躺平。
部门联动,合力部署,以“精兵简政”的思路平衡好“集体事”。基层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各个上级部门独立为政。几天前某部门刚发一则通知,要求基层工作人员入户调研外来人员的基本信息,基层工作人员积极响应号召,及时下村入户完成调研,结果完成第二天,另一部门发文称需要基层工作人员入户开展外来民工子女防溺水宣传。于是基层工作人员再次入户。从重复率看,入户走访的还是同一群体。这种部门间相互不通气的做法,无形中加大了基层工作量,也带给群众一种基层工作“无事可做”的不信任感和“政府扰民”的烦躁感。因而,建立有效的部门联动机制极为重要。通过统筹,破除“事事独立”的隔阂,即各部门提前做好工作规划,将近期准备下派给基层的非紧急工作提前上报牵头部门,牵头部门统筹并合理规划任务传达时间、形式。利用有效联动机制,确保各部门工作顺利完成,实现基层工作“最多跑一趟”。
练就火眼金睛,辨别留痕与加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落实好“手头事”。工作时,领导时常强调“留痕”,留痕不仅在于做好书面记录,还包括拍照、录音等各种现代化手段。合理的留痕是记录和追踪个人工作成果的有效方式,但当留痕的要求过多、规则过于繁琐,留痕就成了一个背不动、丢不掉的包袱,即加码。一个简单的十分钟例会,需全方位多角度拍摄照片数张;为防止遗漏领导传达的精神,需全程现场录音;会后需由专人逐字逐句整理成讲话稿进行留档;此外,还需准确概括讲话稿内容,形成一份完整的会议记录。此类美其名曰的“留痕”,从实质上讲就是对简单工作的层层加码,工作做得好不好,不是看“留痕”留得到不到位,而是看事情解没解决,群众满不满意。拒绝披着“留痕”外衣的各类加码,应是每个基层工作人员的底气,也应是上级工作考评的重要指标。“留痕”“到位”不是优秀,“留痕”合理且事办得漂亮才是能力,而“加码”则是有效工作中的败笔。
“基层减负提能”不是兴起之事,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社会和基层工作人员持之以恒,不断努力,通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以保障基层工作人员集中精力干实事、心无旁骛抓落实,最终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comment/14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