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细作 培育乡村发展特色动力

“问津故地、甲骨文明、皖南古村……”乡村旅游成为2024年“五一”旅游市场的一大亮点。相较身处闹市感受都市的繁华,追寻先贤足迹探访红色之旅,感知特色文化更能吸引游客学习体验。然而,也不乏一些地区仍存在大同小异、千村一面的仿古建筑,令游客颇感尴尬。如何让不起眼的村庄蝶变为和美共富的家园,仍需不断精耕细作当地特色文化,分类施策、精准发力,共同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深挖民俗特色。民俗文化是联系游人与家乡间最好的一条纽带,雾笼“水乡”,粮仓“如画”的黑龙江;云雾缭绕,宛若仙境的重庆;运河悠悠,魅力无穷的淮安,每个地区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景特色,或诗情画意、或人文精神,而在这一个个景观背后所蕴含的却是这一个地区人群的心灵寄托与心底最深处的文化记忆。因此找准地方特色,挖掘自身在山水格局、历史人文等方面的独特性,而切莫一味东施效颦模仿网红村,让本属于自己地区的民俗特色丢失了“本性”。

精耕乡村沃土。突兀的彩钢屋顶、裸露的破损墙体、被占的农田景观,不少村落改造缺乏统筹规划,让村庄风貌在追求向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呈现新“四大丑”,同时,当地本应大力发展培育的特色景区却因为乡村改造导致道路毁坏、配套欠缺,更甚者违规拆除、违规搬迁,反而为了追求城市更新,将房屋“以旧换新”,盲目复建或兴建现代景观、人造景观,让最颇具民风民俗的乡村沃土却成了濒临解体、丢失记忆的空心化地区。用绿树美化乡村、用清水活化乡村、用田园诗化乡村,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在乡村建设当中要时刻以发展的眼光审时度势,既要胸怀“国之大者”,又要考虑“一方水土”,要让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激发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

涵育文明乡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村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发展乡村需要得到当地村民的支持与认可,同样,当地村民也是最了解这片土地的村民,他们传承着当地祖先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民俗风情。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需要做到凝聚村民精气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点燃集体干事创业的热情,多以“村晚”“村会”“村舞台”的形式,让良好的乡风民风在村民的交流中碰撞,使弘扬本地文化、树立文明乡风成为本地农民群众的自觉追求,让农民的精神面貌昂扬起来。

诗画村庄,和美城乡,富乐之江。建设立足于本地,让千姿百态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局面,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的“民风”血脉。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comment/12791.html

(0)
选调生选调生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5 日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5 日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