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的“三不能”“三要”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创造良好条件”。基层减负的效果如何,事关基层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各级领导干部必须摆正“思想态度”,减负工作上做到“标本兼治”、实现“权责明晰”,才能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为民办实事、解难题上来。

基层减负不能变成“基层任务”,而要摆正“思想态度”,真真正正为基层干部“松松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一系列重要论述彰显了基层减负的坚定决心,一系列为基层减负的举措落地见效。然而,在基层减负过程中,部分地区出现“要求基层必须几天内摘掉上墙牌子、要求基层填写动辄几十道题的基层减负调查问卷、要求基层上交基层减负成效报告”此类“以形式主义整治形式主义”的问题,基层减负仿佛变成“基层任务”,基层减负好像“越减越负”。领导干部的思想高度决定基层减负“走向何方”,出现此类问题归根到底是由于部分领导干部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旗帜鲜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从思想上放下颐指气使的“官架子”,形成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从行动上不唯“痕迹材料”,更看重“工作实绩”,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真真正正为基层干部减负松绑。

基层减负不能变成“一时的事”,而要做到“标本兼治”,踏踏实实为基层干部“减真负”基层减负要减的是基层负担过重,要根除的是形式主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顽瘴痼疾,时有发生、防不胜防,要持续抓、反复抓”。形式主义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就不能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还要突出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把基层干部真正的负担找出来才能“药到病除”。各地区条件不一致、风土人情不同,减负的着力点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扎扎实实做好调查研究,弄明白基层长期的负担在哪里,弄清楚减负的关键在何处。从大多数基层干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不要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机械式减负手段,避免出现“上牌—摘牌—再上牌”“微信群散—钉钉群建”等反复性问题,要“标本兼治”,推动“解决一个问题”向“解决一类问题”延伸,让减负工作做到基层干部的“心坎儿”上,踏踏实实增强基层干部的获得感。

基层减负不能变成“减掉担当”,而要实现“权责明晰”,实实在在为基层干部“提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基层减负要明确权责,不能什么事都压给基层,基层该承担哪些工作,要把职责事项搞清楚”。要认识到基层减负不是简单地减少基层工作量,基层减负不能变成“减掉担当”,基层减负实质上需要厘清上级和基层权责边界、理顺职责关系。“权责不明、职责不清”导致部分上级部门以“属地管理”为借口,慢慢地转嫁责任,从“这件事和基层有关”变成“这就是基层的责任”,致使基层工作越来越重;也导致部分基层干部出现“我要等上级指令,才能干”的“束手束脚”行为。要通过建立责任清单的方式,明晰上级和基层的权责归属,该是上级的责任不能“甩包袱”给基层,该是基层的工作也不能“静静等”上级的指令。同时,要认识到权责“不分家”,如果只给基层“责”,而不放上级“权”,基层落实起来仍旧推不动。要把基层职权范围内该有的决策权、执行权以及配套的资源下放给基层,实实在在让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少一些阻力、发挥出应有的战斗力。

(浙江省乍浦经济开发区(嘉兴港区)管委会、桐乡市崇福镇城郊村选调生 李树满)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5030.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1 日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1 日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