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策并举”激活古老文物“青春密码”

古老文物承载着灿烂的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成为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名片。

强化“整体保护”,筑牢文物保护“防护墙”。文物保护与周围自然环境、历史环境、人文环境息息相关,不可分割,保护文物不能仅仅“指哪打哪”,也要同步保护文物所在的环境,保留城市的历史和风貌,对待文物保护工作,要坚持“微小改造”、“最小干预”的原则,特别是在保护老街区、古村落、古建筑的时候,应该确保重点文物应保尽保,统筹做好周边交通、环境、人文等各方面整体保护。对于体现革命文物历史环境信息和风貌的历史建设环境,加强对革命文物历史环境的研究和识别,重点保护关键信息,尽可能保留文物本体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和场景,才能让古老文物在获得保护的同时,保留自身的信息与活力。

注重“融合发展”,探索文物转化“新路径”。文物是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活化石”,是传承文化最好的物质载体,与此同时,也是高品质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稀缺性的、具有核心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资源。加强文物保护与活化利用,能够助力文旅融合发展。文物工作要坚持保护第一,有序开展文保工作,要推动文物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积极利用文旅产业发展赋能文化遗产工作,实现以积极保护促进文物保护和文脉传承。坚持“融合发展”,要融合有度,能融尽融,同时也要注意对文物保护产生威胁的,对持续保护发展不利的,暂时不融合。注重融合尺度,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借力“数字技术”,打造文物传承“元宇宙”。当前数字化技术与人工智能的应用是如今文物修护和保护工作的重点,利用数学建模等技术记录和还原文物面貌,不仅能够有助于文物的修复和保存,而且还为公众与文物的互动提供了新方式。近年来,多地推出了博物馆文化沉浸式多媒体展览,将文物内容以数字化多媒体剧场、3D影像等形式展现在公众面前,畅通了公众了解文物历史的渠道。数字化技术还解决了遗迹保护和开办展览两难全的问题,数字展厅中的交互数字屏幕等手段,兼具教育和传播作用。对于没有条件来到现场参观的人员来说,数字化技术实现的虚拟的沉浸感滋养了人们对艺术、对历史了解的渴望,使得文化遗产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生动呈现在每个人面前,也让历经多年的文物,以全新的面貌融入新时代。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徐源)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4934.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1 日 下午7:57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1 日 下午7:59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