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变“助村” “赋能”产业振兴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近年来,我们驻村帮扶工作队从四川省苍溪县三川镇大阳村地处偏远大山区、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实际出发,与村“两委”扭住“产业振兴”牛鼻子,多管齐下“转观念、签订单、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蔬菜、水果、养殖等多种产业,实现了群众人均增收3200元,增长13%,稳稳托起产业“薄弱村”的振兴梦。

借“他山之石”转观念,琢“己身之玉”谋产业。初到大阳村,我们通过开展遍访、召开坝坝会、深入田间地头等方式,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地拉家常,掌握了村产业发展和劳动力状况,了解到当地群众把增收致富更多寄托在“外出务工”上,对“产业增收”的意识不强,其根本原因不是群众不愿发展产业,而是担心“找不到销路”,大部分群众还是有发展产业的迫切愿望的。为此,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镇内交流、镇外参观”等方式,先后组织镇村组干部和群众代表到相邻的阆中市天宫镇宝珠村、五龙村和县内浙水乡山水村等产业发展示范村,学习柑橘、猕猴桃、黄金梨等产业发展经验;到县内县外的食为天、阆味香等农产品加工企业参观考察,了解企业对农产品的需求和农产品加工、销售等情况,从而借智、借力、借势,增强群众产业发展意识、拓宽产业发展思路、增强产业发展动力。每次参观考察回来后,都组织开展学习讨论,在对比中看先进、找差距,以“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谋划本地产业发展。

与“企业联姻”签订单,以“兜底收购”保增收。产品种出来,还得卖出去,这是产业发展的关键。该地远离县城,最大的市场就是乡镇集市,“销售难”是压在他们心头的一块“巨石”。如今随着城乡交通发展,运输条件大为改观,大经销商和个体商贩到农户家“上门收购”虽屡见不鲜,但面对规模化的种植也是“杯水车薪”。我们充分发挥驻村帮扶工作队的人脉和资源优势,采取“企业订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家庭农场+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四川坤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种植订单、收购合同,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动家庭农场、农户按照企业订单适度规模种植,由该公司提供种苗和技术、田间管理指导并兜底收购,构建起联农带农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解决了群众心中“销售难”的忧心事。一组的张敏看到产品销路有保障了,发展产业的胆子也大了,让丈夫一个人出去务工,自己留在家发展产业,仅上半年采收的5亩儿菜就达26000多斤,她逢人就说“发展产业有赚头”!

抓“党建引领”兴产业,育“乡土人才”强支撑。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发展,通过“三会一课”开展持续深入的思想教育,让党员干部群众充分认识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凝聚起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形成了“村集体经济组织示范、村组干部和党员带头、群众积极参与”的产业发展格局。积极协调低产园改造、乡村振兴奖补、家庭农场发展等财政项目资金投入,发挥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引领和能人示范带动作用,采取“集体经济示范+专业合作社引领+业主大户带动+农户自主建园”的模式,以点带面、因地制宜发展红心猕猴桃、脆香甜柚、柑橘等特色产业,充分利用晚秋茬口和冬闲地发展儿菜、辣椒等生长时间短、见效快的“短平快”产业,探索鸡鸭鹅、生猪、牛羊由养殖大户为农户代养按比例分红的模式。邀请县农业局、镇农技服务中心专家团队深入产业园现场授课培训,传授管护核心技术,培养“土专家”“田秀才”和种养大户等乡土人才,让家家户户有“农技明白人”,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人才支撑。

走在如今的大阳村,到处是果树绕房屋,果子缀枝头,鸡鸭鸣村落,蔬菜绿田间,牛羊遍山坡,鱼儿水面跳……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看到老百姓丰收时节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们感到驻村帮扶工作的多年时光没有白费,发自内心地感叹“值了”!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财政局驻三川镇大阳村工作队罗瑜平)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27615.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3天前
下一篇 2天前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