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组织部门安排,自2022年12月起,我来到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达舍寨村进行实践锻炼。实践锻炼以来,我坚持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聊农家事,看到了淳朴的百姓、真实的农村,实现了从“身入基层”到“心入基层”的转变、从“仰望星空”到“脚踏实地”的转变。
用组织凝聚人心,探讨村寨发展思路和工作计划
接到前往九寨沟实践锻炼的通知时,我内心既充满期待又略显忐忑。“思想关”成为我必须要跨越的又一道考验。如何带领村子发展成为摆在我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在探索中,我逐渐认识到,建强村党支部是带领村子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我和村党支部注重强化党员发展工作,优化党员结构。同时,我积极协调派出单位,促成河湖中心水能处党支部与达舍寨村党支部达成党建结对共建协议,实现了机关党建与农村党建的深度融合与相互促进。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围绕集体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发展等制定了合理规划,在山地轨道管理等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通过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制定管理办法。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达舍寨村正向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迈进。
用脚步丈量土地,了解村寨生产方式和生态环境
达舍寨村,一个典型的半农半牧村寨,山高路险,农牧业生产依然保持着传统的“人背马驮”。初到此地,“交通关”便成为我面临的第一道难关。我仍记得第一次与村干部前往老虎山的药材基地时的场景,我步履维艰,直至两腿发软,幸得他们热心搀扶,才得以安全返回。为了更快地熟悉这片土地,我开始独自探索老寨子山、水源地等,亲眼目睹了村民辛勤劳作的场景,亲身体验了种地挖药的艰辛。通过亲身实践,我深入了解了药材和牦牛的生长周期及经济效益等情况。为了保护这片美丽的山水,村子到山里的土地一直没有修建公路,去年,党和政府为村子引入了环保型的山地单轨运输车项目,我全程参与项目的设计和监督,见证了达舍寨村告别“人背马驮”的历史时刻。
用交流拉近距离,熟悉村民生活方式和实际情况
达舍寨村是一个纯藏族村寨,安多藏语是村民们日常交流的语言。“语言关”成为我亟待克服的又一道难题。我深知,要想更好地开展工作,必须首先跨越这道语言障碍。于是,我利用一切机会,与村民们接触交流,从最初的羞涩不安到后来的自如大方,我逐渐融入了他们的生活。在村民家中,我品尝了地道的馍馍、牦牛肉和羊肚菌,了解了他们的家庭状况、收入来源、子女教育以及老人健康等方方面面。在熟络之后,我摸排村内适龄青年的入学情况,帮助新入学大学生申请助学金,为村内蜂农设计了蜂蜜包装、拍摄了宣传视频,也同村民一起挖羌活、割青稞、放牦牛。在一次劳作归来后,当我身着带泥的衣服、脚穿黄布胶鞋时,一位村民亲切地称我为“村上的农民”,那一刻,我深知自己已经成为了达舍寨村大家庭的一员。
,(四川省河湖保护和监管事务中心(四川省农村水电中心)驻九寨沟县选调生赵天兴)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267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