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与“不变”中答好乡村振兴“三张卷”

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赴福建漳州澳角村、湖北咸宁潘家湾镇考察乡村全面振兴工作,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关口,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要在“变”与“不变”中找到正确路径,以务实的办法、高效的行动答好乡村振兴“三张卷”,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走深走实,确保振兴成果惠及全民,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磅礴动力。

“变”的是文化振兴的创新路径,“不变”的是传承保护的历史使命,在乡村全面振兴中要答好“文化卷”。在为乡村“铸魂”、推动文化振兴的道路上,每一次为乡村文化插上现代技术与艺术的“翅膀”,都是对乡村社会文明新气象的回应,对丰富劳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实践。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到文创产品的开发推广,从传统民俗活动的再现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每一项创新举措都在让乡村文化从“沉睡”走向“鲜活”、从“传统”走向“时尚”。这些变化不仅为乡村文化注入了现代元素,也让传统文化更具传播力和吸引力。然而,在文化振兴的创新路径不断迭代中,我们那份对乡村文化“根”与“魂”的珍视始终未变,这是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深沉情感。不论文化振兴创新路径如何迭代,对乡村文化根脉与精神密码的传承守护却如磐石般坚定,确保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乡村文化的乡土本色能始终坚守。

“变”的是生态振兴的发展模式,“不变”的是绿色发展的坚定理念,在乡村全面振兴中要答好“生态卷”。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生态振兴的发展模式正在不断“蝶变”,从传统农业到智慧农业,从粗放型资源开发到精细化生态保护,生态经济的格局正在由“量”的增长转变为“质”的提升。这要求我们既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技术与手段提升生态治理水平,又要始终坚守绿色发展的理念,推动形成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良性循环。无论是通过发展循环农业、生态旅游,还是推动区域品牌化的绿色农产品走向市场,亦或是通过“生态修复+特色产业”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每一项举措都旨在释放生态资源的潜力,激发乡村发展的新动能。而贯穿于其中对绿水青山的守护“主线”却始终未变,它如同一根根细密的“针脚”,将“绿”与“富”紧紧织在一起,将绿色发展融入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生态支撑和经济动力。

“变”的是组织振兴的实践方式,“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根本初心,在乡村全面振兴中要答好“组织卷”。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基层党组织作为乡村发展的“领头雁”,不断以创新的实践方式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从传统的单一管理模式转向“党建+多元治理”,从依靠基层党组织独立运作到引入社会力量协同推进,组织振兴的实践方式在不断丰富和完善。不论是设立党员责任区和网格化管理制度,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还是通过“党建引领+乡村自治”模式,提升村民的参与意识和治理能力,每一项创新举措都旨在凝聚多方力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然而,无论组织振兴的实践方式如何创新,那份“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未变,这是基层党组织的力量源泉,是贯穿于我们党百年历史的不变初心,是党员干部的鲜明政治底色。我们要在“变”与“不变”中凝聚多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让乡村更有活力、村民更有获得感,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重庆市云阳县青龙街道办事处2024届选调生金璐杨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26693.html

(0)
先锋 文汇先锋 文汇
上一篇 2024 年 12 月 7 日 上午3:00
下一篇 2024 年 12 月 7 日 上午3:30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