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承担着提升党员素质、强化党性修养、推动党的事业发展的重要使命。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是强化党的基层建设、提升党员整体素养的基础性、常规性工作,要写好农村党员教育这篇“大文章”,全方位提升教育培训质效,锻造一支高素质、有活力的农村党员队伍,为党的基层事业注入不竭动力。
“阵地建设”要“到位”,让基层党建更“给力”。教育阵地是党员学习成长的摇篮,更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传播的主阵地。加强农村党员教育阵地建设,不仅是提升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必然要求,更是确保党的声音在农村基层有效传递的关键所在。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强化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布局,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大对农村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站点、图书室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学习环境,提升学习体验。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线上线下教育深度融合,为农村党员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多元的学习资源和渠道。通过筑牢阵地基石,让农村党员教育有地可依、有处可学,为农村党员成长成才提供坚实保障。
“师资赋能”要“到位”,让教育质量更“给力”。师资队伍是教育的核心力量,直接关系到教育内容的传播效果和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因此,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新时代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拓宽师资选拔渠道,打破地域、行业限制,广泛吸纳优秀党员干部、专家学者、乡土人才、技术能手等加入师资队伍,构建多元化、专业化的教师资源库。要注重师资培训和能力提升,定期组织教学研讨、经验交流、技能竞赛等活动,提升教师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同时,充分发挥“土专家”“田秀才”的示范引领作用,让他们用接地气的方式传授实用技术、解读政策精神,让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决策部署在农村大地深深扎根、开花结果。通过强化师资赋能,让农村党员教育有师可授、有质可保,为农村党员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模式”要“到位”,让学习热情更“给力”。培训模式是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教育内容的吸收转化和党员队伍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创新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模式,是新时代开展农村党员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和党员需求,灵活运用集中授课、现场教学、互动研讨、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打造“菜单式”“订单式”培训模式,让党员根据自身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要注重实践锻炼和学以致用,积极探索“田间课堂”“项目实践”等实战化教学模式,将学习课堂搬到田间地头、生产车间等一线场所,让党员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同时,通过举办技能竞赛、创业大赛等活动,激发党员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活力,推动农村党员教育向“启发式”“参与式”转变。通过创新培训模式,让农村党员教育有术可施、有效可期,为农村党员队伍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力保障。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城厢街道办事处倪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25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