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浙东到浙北,从家乡浙江省台州始丰溪到湖州市南浔頔塘边,“水晶晶”的南浔带给我的是一种别致的感受:“百漾千河”,江南水乡,生态之景与人文气质互融共通。如今,我已在南浔基层锻炼一年有余,沿着走过的路,那些人和景、美好的故事是最难以忘却的存在,尤其是给予我触动和力量的“可爱的人”。
(一)不做“冷漠者”,争当“奉献者”
他是村里的网格员,也是一名退役士兵。在我到村里的第一天,胡班长带着我熟悉村子环境,在细致的讲解介绍中,我对村情有了初步的印象。热情、负有责任,是他给我的印象。“大家快下车看看,一起帮个忙!”胡班长喊道。那天我和同事及胡班长三人在准备视频拍摄素材时,从村里河道路过时,竟发现有一个老人躺在草丛,一动不动,身边是一辆倒下的电动车。胡班长从容地将老人缓缓扶起,让我们做好配合工作,因老人记忆较差,忘记回家路线,胡班长拨打了老人亲属电话……后面我才得知,胡班长还曾救过人,在冬日凛冽的寒风中不顾个人安危,跳进河流托起老人,为群众的施救争取宝贵的时间。不做“冷漠者”,争当“奉献者”,这是胡班长带给我的触动,在合适时机积极主动为他人施以援手,这也是生命该有的姿态。
(二)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有一天,我收到了朱老师发过来的地方志书的“精简版”内容,可虽说是“精简”,也有几万字呢,内容如此之多、层次尤为之深的文本,我光理解就得花费很大功夫。朱老师作为主编,为此参与了从队伍组建到正式编纂的全过程,而我也有幸作为街道的一份子参与其中,承担联络员的角色。后来的我渐渐了解到,因为生病,朱老师的右手是无法正常写字,他在编纂时,仅凭一只手完成文字的记录。难以想象,那天发我的数万字电子文本,竟是用一只手敲打出来的。一点一滴,一字一句,他用热爱书写文本,用坚持记录历史,为后人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志书的编纂是一件需要付出大量心力的工作,资料的缺乏、人员的“失联”等都是在编纂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麻烦事,“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作为年轻干部的我们,更应当坚持自己所爱之事,以水滴石穿、久久为功的姿态待之。
(三)最好的教科书,来源于历史,也来自于生活
“你们好,请问是在这里领书吗?”我和同事有点恍惚,眼前的这位同志年纪看起来很大。后面才知道,老同志是退休干部,已经80多岁高龄,自己从市区过来,坐了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又走了一段不短的路。因为要来领取主题教育参考书目,老人一大早便动身出发。我们迅速将书籍准备好递交老同志,并由我将老人送到公交车站。因为心中有信仰,所以脚下有力量。也正是如此,老同志克服困难奔赴于此,体现的是对主题教育的重视、对党的赤诚初心。活到老,学到老,更应坚守到老,风摧雨折不改其志。最好的教科书,来源于历史,也来自于生活。身边的这些“可爱的人”,就是我学习的榜样和奋进的动力。挂职经历里的这些“吉光片羽”,他们会一直都在。
(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旧馆街道办事处选调生、港胡村党总支副书记 陈最锋)
本文信息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vanguard/10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