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下择业的“有色镜”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年轻人的择业观呈现出了开放、多元化等特点。然而“清华毕业生入职街道办”、“斯坦福博士拟被录用乡镇公务员”等相关话题接连登上热搜,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人才择业就业问题,饱含着全社会的期待。人才同岗位相匹配、能力与位置相适应是避免资源配置不当的前提条件,也是社会公众的共同心愿。但对人才选择热议的背后,客观上说明一些人的择业观念还存在误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攀升,从2018年的820万到2023年的1158万。而过去的三年疫情,经济增速放缓,就业情况受到了冲击,找一份专业匹配且待遇尚可的工作,肉眼可见变得越来越难。“学历不但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一句独白登上热搜,引来了大量年轻人的共情。他们认为自己受过高等教育,曾经意气风发,然而步入社会后发现象牙塔的知识无法满足工作所需,骨干的现实支撑不起自己丰满的理想。巨大的反差让一些人情绪消沉,既无法找到符合自己理想的事业,又不愿意从事比自己预期低的工作。而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同时也看到了很多“脱掉长衫”的年轻人。无论是那位在20年前火爆全网的“卖猪肉的北大毕业生”,还是那位“做住家保姆的90后女生,他们都在所谓不怎么“体面”的工作中消除了迷茫与内耗,找到了内心的笃定和信心,将多年读书所得的知识、经验以及思维方式等运用于看似不起眼的工作中,做的风生水起。对于青年而言,只要有志向就会有事业,只要有本事就会有舞台。职业虽然有分工上的不同,但没有高低贵贱之别。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任何职业都不会埋没人才,也不会束缚人的创造力,只要是理性的自主选择,只要能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就不存在大材小用的问题。同时要想让更多的年轻人摘下择业的“有色镜”,摆脱“长衫”的束缚,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引导舆论环境。正如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所说,把大家送上高台,给大家穿上长衫的,是舆论环境的错位、传统观念的禁锢。比如高层次学历人才下基层会得到部分网友“大材小用”、“高开低走”的评价。又比如如果孩子从事了似乎不怎么“体面”的工作,父母们也总会说:“我辛辛苦苦花那么多钱,供你读大学白读了,早知道这样,还不如直接让你去打工。”舆论会禁锢住青年脱下“长衫”,摘掉“有色镜”的步伐,使他们陷入“焦虑—羞耻—绝望”的情绪闭环中。事实上,随着社会不断快速地发展,在分工高度专业化的今天,没有一个岗位可以简单胜任。不论是基层工作者还是产业工人,亦或是科技创客和自媒体从业者,每一个舞台都能够实现个人梦想,每一个选择也值得被鼓励和尊重。为此,全社会应该协同发力,共同摘下关于青年择业的“有色镜”,在观念上淡化“高台”与“长衫”,淡化用社会分工来把人分作三六九等,尊重每一个用自己双手和头脑赚钱吃饭的劳动者,尊重青年人理性的自主选择。任何职业都是神圣的,尽职尽责才是天职。不管青年人选择了什么职业,都要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

本文信息来源自 共产党员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comment/9174.html

(0)
选调生选调生
上一篇 2024 年 7 月 3 日 上午7:04
下一篇 2024 年 7 月 3 日 上午7:10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