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情怀笔”书三农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三农情怀”为笔,在问需于民、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中书写新时代锦绣“三农”新篇章。

执“枝叶关情,念兹在兹”的爱农情怀笔,在“家常里短”中“问需于民”,一以贯之书写“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篇。农,天下之大本,民所恃以生也。回望七十五载峥嵘岁月,农业现代化让农民告别了“人拉牛耕”,公共服务的普及让小农户加入发展“快车道”,脱贫攻坚的胜利让农民生活“更上一层楼”。前行路上或有崎岖,政策或有不同,但是一条“主线”始终贯穿其中,那就是“为民服务”。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躬身入局之姿肩挑“枝叶关情,念兹在兹”的爱农情怀,心系群众冷暖,情牵群众喜忧,记挂群众安危。坚持问需于民,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话“家长里短”,在“围炉夜话”中感知群众“急难愁盼”,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放在心上。坚持问效于民,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作为衡量工作成果的标准,把“差评”作为改进方向,把“好评”作为前行动力,一以贯之书写“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篇。

执“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的重农情怀笔,在“披星戴月”中“真抓实干”,一脉相承书写“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篇。三农工作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把推进“三农”工作的各项政策举措落到实处。“一生逐一梦”的袁隆平先生、作为“麦田守望者”的李振声先生、“当代愚公”黄大发,一代又一代的三农工作者用“铁肩膀”挑起三农“千斤担”,一双“铁脚板”蹚出三农发展“新路子”。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奋发有为之姿肩挑“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的重农情怀,拿出“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劲头,以“等不起”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在“披星戴月”中真抓实干,在“风吹雨打”中稳扎稳打,根植“想干事”的情怀,发挥“会干事”的积极,凝聚“能成事”的力量,一脉相承书写“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实干篇。

执“治国之道,富民为始”的兴农情怀笔,在“量体裁衣”中“开拓创新”,一往无前书写“粮稳农富天下安”的富民篇。从“人拉牛耕”到“指尖农业”,我国以61%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赋能”仅占世界7%的可耕种面积,养育了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智能测土机器人、智慧大棚、数字化监测平台。。。。。。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在农业领域“大展拳脚”,实现农业全链条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全程可管控。粮稳农富,则天下安。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这需要广大党员干部以深学细做之姿肩挑“治国有道,富民为始”的兴农情怀,以科技创新为“助推器”推动农业发展开启“腾飞模式”,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走好质量兴农之路。要常记”查“字秘诀,带着“问号”常下“田间地头”,在“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一村一舍”中用好调查研究“传家宝”,深度解锁“数据密码”,切实从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科研条件出发,在“量体裁衣”中开拓创新。要巧用“学”字锦囊,善做”斜杠青年“,将学习课堂连接田垄、车间、工坊,学技术,学经验,学方法,做“爱农业、懂技术、善创新”的新型农业服务人才,在”常学常新“中惠及群众,一往无前书写“粮稳农富天下安”的富民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comment/27688.html

(0)
选调生选调生
上一篇 3天前
下一篇 3天前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