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打假:消费者权益保护与市场秩序的双刃剑

近期,知名零食品牌良品铺子因被知名打假博主“松哥打虎”和“赏金猎人灰烬”质疑配料表造假,再次将食品安全问题和职业打假现象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这一事件不仅引发了公众对良品铺子产品质量的关注,也再次激起了对职业打假行为合理性的广泛讨论。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从早期的三聚氰胺事件到后来的地沟油事件,每一次食品安全问题的爆发都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动摇了公众对市场的信心。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打假人应运而生,他们通过深入调查、取证,揭露不法商家的违法行为,为消费者维权,对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然而,职业打假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近年来,随着打假行业的不断发展,个别打假人逐渐偏离了初衷,陷入了恶性竞争和不正当获利的泥潭。以“松哥打虎”“赏金猎人灰烬”为代表的一些知名打假博主,开始采取“威胁式”打假手段,通过引发公众舆论压力,迫使企业支付“和解金”或赔偿金。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市场的正常秩序,也让公众对职业打假人的公正性产生了疑虑。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2023年,共有2.4万个职业索赔人发起了73万件索赔投诉,其中以食品为由的恶意投诉就有22万起。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食品犯罪案件5620件10711人,起诉药品犯罪案件2544件5563人。这些数据表明,职业打假人群体的规模已经不容忽视,而其中的恶意投诉和过度维权问题也日益严重。

中国品牌与防伪执法打假协助联盟专家贾洪海认为,当前的投诉举报制度,实际上是让职业索赔人利用制度设计缺陷,以“维权”之名、行“勒索”之实,通过投诉举报,利用行政执法资源进行牟利,“法律是维护投诉举报人的权益,不是维护投诉举报人的利益。”

那些曾在网上,被奉为“正义化身”的打假网红,一朝翻车的案例比比皆是。例如,“铁头”作为网红打假的代表人物,曾因涉嫌敲诈勒索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而“赏金猎人灰烬”则因收受30万元“和解金”与其他商家发生舆论冲突。这些事件表明,部分打假人已经背离了最初的目标,转而通过打假获利,导致了“正义”失真。

为了遏制职业打假行为中的乱象,国家层面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今年7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投诉、举报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不得利用投诉、举报牟取不正当利益。同时,全国各地也在陆续出台相关条例的执行落地措施,如深圳、上海等地的法院不受理职业打假人提起的诉讼,福建泉州、宁德等地出台规定明确恶意投诉不受消法保护等。

职业打假在保障消费者权益、净化市场环境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行业的壮大,打假行为逐渐走向了极端。过度维权、恶意举报和敲诈勒索等现象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也让一些本应受到保护的消费者和企业陷入困境。因此,打假行动必须回归初衷,做到理性、合法和公正。

我们既要支持职业打假人揭露不法行为的积极作用,也要对滥用这一权利、牟取不当利益的行为进行严惩。政府和监管部门应该通过完善法规、加强监管,建立起更加科学和高效的市场秩序,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保护,并为企业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只有保持打假的理性与公正,才能真正实现消费者权益和市场秩序的双赢。

(武汉青山区“青评调”网评团队、武汉青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李润雨)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comment/27554.html

(0)
选调生选调生
上一篇 2024 年 12 月 15 日 下午12:10
下一篇 4天前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