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历史变化如此深刻,社会进步如此巨大,精神世界如此活跃,正是文化建设无尽的矿藏、不竭的动力。所谓传统,既有传承,也有创制,恰如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唐诗宋词,传统的河流行经不同的时空,往往会形成一脉相承却又独具特色的经典。然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并非朝夕之功,它需要我们多些“历史耐心”面向未来,更需要让传统文化在新的土层中“别开生面”。为明天沉淀下这个时代的文化精华,正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化责任。
回望历史,汲取智慧之源。“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文化的宝库,每一页都记载着民族的记忆,每一行都镌刻着智慧的火花。在快速消费文化的冲击下,我们更应回望历史,从中汲取文化的精髓,为现代文化建设提供不竭的动力。我们要加强对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特别是那些能够反映民族精神、价值观念的历史资料,通过学术研讨会、专题展览等形式,让更多人了解并认同自己的文化根源。对于传统手工艺、民俗表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应通过师徒传承、工作坊教学等方式,让年轻一代学习并传承这些技艺,同时鼓励创新,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立足当下,创新传承之路。“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其创新性,而创新并非对传统的否定,而是在尊重传统基础上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探索文化传承的新路径。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如文化节、艺术展览等,通过展示自身文化的同时,也学习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点,实现文化的多元共生。要鼓励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如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既满足市场需求,又传播了中华文化,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面向未来,播种希望之种。“教育为本,文化为魂;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最终要落实到人的培养上。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文化教育,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我们要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通过经典诵读、历史故事讲解、文化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利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中心等公共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如文化讲座、艺术体验等,为青少年提供广阔的文化学习平台,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文化建设是一项需要“历史耐心”的长期工程。它要求我们既要回望历史,汲取文化的智慧;又要立足当下,创新传承的路径;更要面向未来,播种文化的希望。只有当我们以足够的耐心与智慧,去挖掘、去创新、去传承,才能让文化之光照亮民族的未来,让世界看到一个更加开放、自信、包容的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份努力都是对历史的尊重,每一次坚持都是对未来的期许。
长汀县庵杰乡人民政府选调生(涵前村党支部书记助理)王璐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comment/26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