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掌握基层工作情况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调研一问就说好”的现象频频出现,这不仅掩盖了基层的真实情况,也导致了群众不满情绪的累积。让调研“讲真话”,推动调查研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就要破解基层“难言”之隐,连接好政府与民众的桥梁。
破解“沉默是金”,保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勤学劲,从“闭口不谈”到“勇于发声”。基层干部在面对上级调研或采访时,时常选择保持沉默,即便是面对群众的合理诉求和不满情绪,也常常是“能忍则忍”,生怕一不小心“捅了娄子”。这种举动表面上看似稳重谨慎,实则反映出基层干部的“本领恐慌”,在沟通表达上的胆怯与顾虑,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对政策理解不透,对问题把握不准,在面对提问时只能选择沉默。要破解“本领恐慌”当破“学习荒芜”,基层干部要注重加强思想淬炼,坚持不懈推进理论学习,到田间地头学农事以知四时、到街头巷尾话家常以解愁盼、到百姓家中晓农户以访民情,以学补短,强化自身本领,于学习思考中摸索出新的工作点子、踏出新的路子,筑牢自身认识之基,积蓄“知识墨水”,打破“沉默是金”。
破解“报喜不报忧”,树立“功成造福人民”的政绩观,从“隐恶扬善”到“实话实说”。一些上级干部习惯于只谈成绩不谈问题,过分追求政绩,扭曲了政绩观,让基层只能“报喜不报忧”,把真话实话得藏在肚子里,假大涩话语成了场面上的“硬通货”,以求得上级的认可和提拔。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都是以“短平快”代替“长远实”,在调研中连连点头、通通向好,等到来检查的时候却手足无措、露出马脚。权力来源于人民,政绩亦应服务于人民,不应只追求个人的功名得失,而是要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和日后历史沉淀之后的真正评价,敢于为群众代言。嘘寒问暖于民,坚持实事求是,无论是向下调研还是向上汇报都要从实际出发,摒弃“作秀走过场”的敷衍,杜绝语言上的形式主义,在讲真话做实事中当好人民群众的“知心人”、做好群众呼声的“传话者”。
破解“想言不能言”,推倒“隔阂壁垒”的反映渠道,从“吃闭门羹”到“畅所欲言”。在调研中,说话的可能是提前安排好的“演员”,话术也可能是提前准备好的“台词”,一场谈话下来听得也只是一些“假大空话”;又或是周边一排记录的人,再围着一堆陪同的干部,缺少一个宽松融洽的环境,那些“味苦”、“带刺”的话估计只能是停在嘴边蹦不出来,让真正想要诉问题、寻方法的人却没有机会表达出来,导致调研成为走过场。推倒这种“隔阂壁垒”关键要拓宽调研渠道、创新调研方式,既要能进村入户、上山下地,穿梭奔波在田间地头访民意、听心声,敞开心扉诉感情,也要发挥现代化技术,依托数字化手段,让干部有“言”的途径,畅通基层治理反映的渠道。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comment/26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