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要减在“点”上

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被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束缚手脚。减负是手段,不是减去责任、减轻担当、减少作为,而是简化制度、简化方法、简化模式,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到抓落实上。为基层减负应减在“点”上,找准发力点、打通堵痛点、突出结合点,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为基层干部营造良好干事创业环境。

从调查研究中找准“发力点”,明确权责让基层负担“减下来”。基层负担重在哪里,基层最有发言权。只有明晰问题所在,对症下药,才能把基层减负工作落到实处。这就要用好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走下基层,找准基层工作难题的根源,看清形式主义的弊端。要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倾听基层干部的心声,记录他们的“吐槽”,收集他们的“金点子”,找到“发力点”,汇聚智慧力量针对性地提出实招硬招。树立系统思维,明确不同层级、部门、岗位的权责界限,建立科学合理的权责清单,厘清基层的“分内之事”,进一步明晰“应尽之责”和“应减之负”,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从作风建设中打通“堵痛点”,担当作为让政绩观“立起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把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和为基层减负结合起来,作为党的作风建设重要内容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形式主义的主要根源是政绩观出现偏差。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编造数据等只会大大增加基层工作量,甚至剥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破形式主义的束缚,推动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需要过硬作风“保驾护航”。要突出思想政治引领,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进一步树牢正确的政绩观,引导党员干部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多做打基础、利长远、出实效、创实绩的事,从思想和利益根源上破解形式主义。

从考核评价中突出“结合点”,关心关爱让工作效能“提起来”。考核是指挥棒,是风向标,如果考核过多过频甚至演变成“为考核而考核”的异化,对于基层干部来说,应付考核成为“工作日常”,这意味着加重负担。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是关键,减掉多头考核、重复考核、繁琐考核、无用考核,释放推动工作的动力和活力。让基层干部“轻装上阵”的同时,要坚持严管厚爱总基调,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为能作为善作为的干部提供更广阔的施展舞台。如2023年浙江省出台健全容错纠错机制的实施办法,形成具体化、清单化的21项容错情形和6项不予容错情形,破除了干事创业的思想顾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comment/25223.html

(0)
选调生选调生
上一篇 2024 年 11 月 19 日 上午9:45
下一篇 2024 年 11 月 19 日 上午10:50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