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是一种工作方法。自开展工作以来,民声呼应工作作为了解民意窗口、解决群众难题、检视工作作风的平台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回应群众诉求到解决群众问题再到提升社会治理可以说立下了汗马功劳,将群众“所需”变为了政府“所为”,让民生“小事”不被“忽视”。 乡镇是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易发、频发、多发的重灾区,是协调利益关系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源头处”。如何从民声听民生,到从民生应民声,做到源头化解矛盾,及时疏通“堵点”,善于倾听“民声”,做到有“呼”必“应”、有“难”必“解”、有“疏”必“通”,不绕道、不推脱、不躲避,在与群众的交流中增进感情,在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彼此信赖,让“党的温暖”充盈百姓的心田。
保持一个姿态,切实做到有呼必应、有求必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社会稳定形势持续向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决定》就健全社会治理体系作出了新的部署,对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主复兴伟业发挥重要作用,在工作中要始终强调人民至上,民声为大,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将民生呼应工作作为检验政策落实的试金石。
坚持一个做法,把“解决”摆在“解释”前面。解决比解释更有含金量,汗水要比泪水更有内涵,争气比受气更有价值。抓民“声”的需求,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构建多元化解机制,汇聚村(居)干部、网格员、“小蓝帽”“红马甲”等志愿者力量,形成矛盾化解的金钥匙。将基层工作中的荆棘,用和谐包容为刃披荆斩棘,让和谐之花在基层怒放。将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作为工作的基准,把群众的关心关切的具体落实在细微指出,以解决问题的实效取信于民。
回应一个诉求,把解决“一个问题”提升为“一类领域”。解决一个问题,提升一类领域。农村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不光是保稳定还要促发展,然而工作方法却一味地靠老底子、凭着老经验、用老办法,此时科学的方法总能带来一缕曙光,将新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切实转化为自己的工作方法,以“民声呼应”为契机,推动解决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的问题,以问题“点”的突破带动整体质效“面”的提升。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comment/25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