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内部矛盾要用调解的办法解决。”要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以党建引领方向。党章规定,街道、乡、镇党的基层委员会和村、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本地区基层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党对基层治理的领导全面加强,现有制度优势才能更好地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要建立党组织统一领导、政府依法履责、各类组织协同、群众广泛参与的基层治理体系。要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涉及基层治理重要事项、重大问题都要由党组织研究讨论后按程序决定。要建立健全党组织负责人领办基层治理项目机制,擦亮“党带群建、十户联治”“红管家理事会”“村嫂理事会”等基层治理特色品牌,提升党组织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以自治激发活力。“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协同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践,持续激发村(居)民自治活力。要健全村(社区)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四事四权”工作法,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要创新乡村治理载体,统筹用好“百姓评理说事点”“村头群众会”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自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法治强基固本。“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法治是基层治理的重要手段,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要加强乡镇(街道)法治机构和队伍建设,加强和规范村(社区)法律顾问工作,充分发挥法律志愿者队伍作用,完善基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要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利用村大喇叭、说书、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普及宪法法律,提升群众法治素养和水平。要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打造“一站式”信访解决平台,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以德治化风成俗。“悠悠万事,民生为大”,正是基层治理的目标导向。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进社区,将其融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积极发挥在基层治理中的牵引作用。要健全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基层治理中作用的机制,加强家庭文化建设,倡导文明新风,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要用足积分治理,积极融入家庭矛盾化解、文明新风尚、平安建设等内容,结合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平安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为高质量推动社会治理夯实德治基础。(李冬冬)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comment/24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