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六尺巷”故事中感悟党员干部的行为准则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张英回信引导家人主动谦让,为此留下了美谈。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饱含着化解矛盾的治理智慧,体现了奉公为民的为政之德,是我们当汲取的文化精华。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当从这一故事中汲取宝贵经验,时刻将廉洁自律、遵纪守法奉为圭臬,铭刻于心。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应当用来为人民谋福祉,而非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公正用权,对待每一个决策、每一项事务都要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偏不倚;依法用权,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行事,让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确保每一个举动都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廉洁用权,坚决抵制各种诱惑,不被金钱、利益所腐蚀,保持自身的清正廉洁。唯有如此,才能如张英一般,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进而赢得群众的好口碑、在历史上留下好声名。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这句古训得到了生动印证。不能仅仅依靠职位的威严来让人敬畏,真正能让人信服的是自身的廉洁奉公与处事公正。要以廉律己,时刻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廉洁的要求,把学纪知纪当作一生的必修课,不断深入学习,将其视为“案头卷”“枕边书”,常翻常悟,使其精神要义深入骨髓,转化为明确的知行知止的红线与底线,时刻鞭策自己自重自省、慎言慎行。切不可因一时的疏忽或心存侥幸,在廉洁方面出现丝毫的偏差,要知道,得一尺的的私利,可能就会丧失全部的廉行;而像故事中那样主动让三尺,却能换来百年流芳的美誉。哪怕是看似微小的事情,都应视作廉行的考验,不因事小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坚决杜绝“不以恶小而为之”的行为,唯有如此,才能成就佳话。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还需注重小节,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锋芒”“白袍点墨,终不可湔”的警示。守纪并非只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守,更在于时时处处的自律。要树立守城守关的意识,对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都要层层设卡、处处设防。对于那些不该涉足的“圈子”,坚决不踏入;不符合规定的饭局,坚决不吃。要摒弃不良的“圈子文化”,建立起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干干净净的朋友关系以及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同时,在八小时外也要做好自我管理,对内要带头修身,以身作则,通过言传身教营造良好的家风;在外要带头修行,保持淡泊明志、克己奉公的心态,从日常的一顿饭、一杯酒、一张卡等细微之处严起,守好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做到“八小时内外”表里如一,不断强化见微知著的预防能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深刻启示着我们,要明确知道该“争”什么、“让”什么。在为民排忧解难、推动事业发展上,要当仁不让、奋楫争先,积极主动地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在改革发展的浪潮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在功名利禄面前,则要主动谦让,不贪图虚荣,不追逐私利,将个人利益置于之后。只有做到既廉洁自律又真心为民,才能真正赢得群众发自内心的点赞与衷心的肯定。要始终把纪律和规矩作为自己敢于作为、更有作为的坚实保障,用纪律规矩为干事创业保驾护航,让自己在道路上更有潜力。一方面要时刻牢记“有所畏”,远离各种“潜规则”和“潜边球”,把遵规守纪当作干事创业的“护身符”;另一方面更要时刻想着“有所为”,把“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当作毕生奋斗的“座右铭”,撸起袖子加油干,在为民服务的征程中实干担当,书写辉煌篇章。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comment/24326.html

(0)
选调生选调生
上一篇 2024 年 11 月 7 日 下午1:30
下一篇 2024 年 11 月 7 日 下午2:54

你可能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