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名为“校媛”的麻辣烫店引发舆论关注。起因是有人发贴称店名可能含有某种幽默意味。随后商家表示,“校媛”店名取自本人名字,已用三十余年。事后,发文者道歉删帖,校媛本人也选择谅解,但事件的影响依旧在。
随着网络自媒体的日益兴盛,网络暴力或是乌龙事件层出不穷,一个“校媛”之名的舆论误解就让一位女青年和一家麻辣烫店饱受争议,不良舆论的背后反映的是网络生态的“病症”,影响的是社会的和谐稳定。
对于“媛”字,不该只有“偏见”。“媛”,寓意为美女、美好、美德等,多指女性之美,原本的褒扬之意,却被有些人曲解,片面理解为邪魅、妖艳等,甚至成为了低俗的代名词。我认为这既反应了部分发帖者的无知与偏见,也暴露出当前网络生态的不正之风,即对文字理解片面化、标签化。如果这种风气不加以纠偏和制止,不仅会阻碍中华文字的继承与发扬,也会影响社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对于新闻热点,不该只有“盲从”。面对突然爆火的网络舆论,很多网民都会出现“社会性跟风盲从”行为,不知不觉就变成了“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吃瓜群众”。再加上自媒体的便利性,一些不假思索的评论留言也能轻松发布。但是,这些缺乏依据的自由评论却会成为当事人的困扰,甚至还会威胁到当事人的生命。因此,对于新闻热点,广大网民应该多一些客观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少一些盲从和主观臆断,这样才能营造包容和谐的网络环境。
对于舆论伤害,不该一句道歉了之。事件受伤者的遭遇让我深表担忧,虽然发帖者已经道歉,自己也选择谅解,但是网络舆论的持久性影响却不能平息,不管是个人的生活还是麻辣烫店的生意都还无法正常进行。因此,舆论伤害不能只有一句风轻云淡的道歉了之,也不能只靠时间去淡忘、抹平受害者的伤痕,而是要引发全社会的思考与重视,举一反三、标本兼治。
明确主体责任是关键。公安、网信办等部门要统筹协调好网络信息治理和监督管理工作;各网络平台方要建立网络暴力的预警机制,完善实名制认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识别监测;各大新闻媒体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加强网络暴力信息治理的公益宣传。
优化监督管理是保障。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一方面要精准、有效、全面地落实《网络暴力信息治理规定》,利用典型案例的示范引导作用,促进各地方的监管执行,另一方面要借助“清朗”网络专项整治行动,对于违规违法行为进行严惩,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最后是要强化宣传教育。当前,我国网民已经接近11亿,庞大的网民基数必然会加重网络治理的压力。因此,尽早实施网络文明与安全普适性教育,是解决网络暴力,优化网络环境的基础性工程,可以优先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地方组织网络文明宣讲活动,签订文明上网承诺书,从而实现协同共治、全民参与。
总之,网络治理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课题,你我皆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建设者,清朗的网络空间需要你我的共同守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comment/23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