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也为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上海市属国有企业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按照十二届上海五次全会部署和领导调研时提出的要求,坚持党对改革的全面领导,加快推进改革发展重点任务落地,把全会擘画的全面深化改革全景图细化为“施工图”,不断提振“奋力一跳”的精气神,努力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新的不凡业绩。
在隧道股份数字盾构管控中心,你可以看到:基于自主驾驶系统及同步推拼等新兴技术,笨重庞大的盾构设施拥有了“自我思考的能力”。更让人叹服的是,作为盾构法隧道施工的“超级大脑”——数字盾构管控平台,30余名员工已经累计为170余个项目管控盾构机880台次,为上海、深圳、天津、武汉、新加坡等17个国内外城市提供平台管理服务。通过数字盾构模式运用,区间掘进参数波动率降低了30%,成型隧道轴线控制质量提高了30%,隧道组织施工效率提升了25%,设备故障停机率降低15%,风险管理闭环率达到100%。就这样,数字技术渗透到了城市服务中,不断刷新施工进度和质量标准的新纪录,极大地提升了隧道股份服务城市的能力。
在隧道建设施工领域外,隧道股份成功攻关国内首个超大城市路网级智慧运管平台,在上海市民交通出行领域也实现了数字转型。“上海市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运营管理平台”依托前端感知设备、AI智能算法等技术,使传统养护升级为智慧运营,让更多基础设施“眼观四路、耳听八方”。通过构筑线上线下协同联动的闭环管理网络,实现“秒级发现、分级到场”,恶劣天气应急指挥平均响应时长由46分钟下降至4分钟,险情平均处置效率由106分钟下降至39分钟。
今年6月,上海市在调研隧道股份时指出,要牢牢把握城市转型重要机遇,主动顺应建筑业形势之变、市场之变,聚焦主责主业加快转型步伐,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隧道股份将“创新基因”刻在骨子里,为城市的增量建设不断突破极限,多年来在规划、设计、建造、运营等领域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隧道蓝本。
大数据正深入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革。数字化是隧道股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工具,企业也正走在这条成长壮大的必由之路上。
在上海机场联络线3标区间隧道施工中,由隧道股份自主研制的首台超大直径盾构“骐跃号”,依托数智技术,克服了施工环境复杂、地质种类多样、穿越现有铁路及轨道交通等难点,单环平均作业时间从传统模式的120分钟缩短至85分钟,最快纪录仅为61分钟,效率提升近30%,盾构施工效率从“稳步快走”提升至“一路小跑”。“骥跃号”还曾连续30天同步推拼施工351环,月进尺702米,创下了全国14米级超大直径盾构最快掘进纪录,为今年机场线全线通车提供了坚强保障。
内环线是上海服役时间最长的城市快速高架,如何让这样的老道路焕发新活力,成为摆在城市建设者面前一个巨大的挑战。隧道股份自2019年起便开展内环年轻化的研究,不断地进行方案论证、试验研究、精细设计。改造工程自启动以来便备受瞩目,外圈施工完成后,高架焕然一新。开车经过新桥面的时候车不“跳”了,“长高”的防撞墙穿上了铝板“外衣”,绿化安装了自动滴灌系统,全新的声屏障隔音效果更好了……这些“年轻化”成果获得了市民的交口称赞。“年轻化”背后,桥梁健康监测系统、BIM技术的运用,更让智能化管理触手可及。
调研隧道股份时强调,要毫不松懈加强党的建设,健全党的组织体系,以党建引领公司治理现代化。
隧道股份坚持抓党建从业务出发、抓业务从党建入手,把支部建在项目上,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树牢“立足上海,全国布局,全球发展”的经营理念,培育形成“141雁阵工程”、星火项目党建、“大风有隧”等38个特色党建品牌,在助力建设交通强国、推进区域协同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服务乡村振兴、实现“双碳”目标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中贡献力量,筑牢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和“魂”。
企业“走出去”过程中,在成渝、两湖等区域建立“两会一盟”,在江西、中原、浙江、大湾区等地建立区域联合、区域总部,聚力产业链上下游的内外部机构、企业,实现党建业务深度融合、内外资源深度链接、党工团组织深度协同,为区域市场快速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作为承担着上海95%以上市管交通基础设施运维任务的企业,广大党员秉承着“响应国家需要、服务城市需要、关切市民需要”的初心,冲锋一线勇当抢险救灾“主力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今年9月,强台风“贝碧嘉”登陆上海,隧道股份充分利用数字化、智慧化手段实现预警信息全渠道、全覆盖、全时段传送。当平台系统提示道路某处发出积水警报时,仅在1分钟内,平台就智能规划最优路径,向一线人员的手机上进行APP派单。党员带头的应急保障突击队迅速抵达现场,一边协助组织交通,一边实施紧急排水抢险,相比历史同类事件处置时长缩短50%,整体效率提升一倍,有力规避了积水事故。此次台风登陆期间,隧道股份共计出动车辆机械设备近3000辆次,应急人员近8000人次,成功处置险情近200次,奋力保障道路通畅、群众出行安全。
与此同时,隧道股份也同步提升人文关怀。在朱桥服务区,有一家“司机之家”党群服务站,这是上海市交通行业首家接入市级党群服务中心的党群服务站。通过用力、用心、用情的服务,为过往司乘人员打造“一站式”暖心之家。依托嘉浏党支部的一体化党建模式,联合行业主管部门、交警部门、嘉定工业区、养护和经营单位组成嘉浏高速的路域党建联盟,共同为市民提供安全舒适的通行服务。
隧道股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努力在培育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上走在前列、干在实处。
隧道股份聚焦“聚才汇智”,构筑了宽领域、科学化的产学研用高地,形成企业发展转型的牢固基础。依托集团五大科创中心(城市更新科创中心、数字盾构科创中心、新材料科创中心、双碳科创中心和智慧运营科创中心),通过项目集成、联合攻关、产业联盟等形式培育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形成跨学科的“高端智库”,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隧道股份还深化与各大科研院校的交流合作,成立联合课题组,开展广泛调查、细致研究。城市更新上海模式不仅是隧道股份“上海市城市基础设施更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首批研究成果,也是隧道股份实施人才战略的成果之一。
近年来,隧道股份坚持以学术赋能产业升级,与多所高校合作建立产学研与校企人才培养基地,组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院士工作室等13个国家级、市级人才培养基地。集团下设2家博士后工作站,目前在站博士后共8人,2023年发表SCI、EI等高水平学术论文5篇,申请发明专利12项,5人入选上海市超级博士后计划、“国资骐骥”高潜人才等人才计划项目。
隧道股份持续推动将人才资源的“关键变量”转化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一支符合国企改革创新、企业转型发展需求,具有前沿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队伍正日益发展壮大。
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隧道股份将持续深入推进企业战略转型升级,以产业链集成、科创链引领、数字链渗透、金融链加持、服务链驱动,逐步构建起以价值增值为核心的“五链融合”模式,在服务国家战略和企业改革发展中展现“新作为”,在建筑更加美好的城市生活中作出“新担当”。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m.shidao.biz/comment/23401.html